记者近日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山东省高层次谋划、高规格部署、高质量推进中医药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按照“1﹢5﹢6﹢10”的总体布局发展中医药,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庄严介绍,“1﹢5﹢6﹢10”中的“1”是全力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5”是打造中医药医疗、科研、人才、产业、文化“五个高地”,“6”是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齐鲁中医药名品、中医药人才建设、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中医药生态建设“六大工程”,“10”是强化健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促进中医医院姓“中”、中医强基层、“三经传承”提档升级、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扶老行动、省局共建一流中医药大学、打造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办好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等中医药传承创新“十项措施”。
据介绍,近年来,山东强化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编办专门发文,对加强中医药行政机构和促进单位建设作出部署。市、县两级管理机构中,中医药科室数较改革前分别增加180%、118%,人员编制数较改革前分别增加273%、215%。该省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山东省中医药条例》,省医保、药监、教育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山东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科技厅在省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中医药联合基金。
山东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基础扎实。该省健全服务体系,16市实现政府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市、区)级政府办中医医院达104家,99%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7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深化医改,巩固扩大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适应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动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开办扁鹊班、华佗班、仓公班;完善师承教育,开展“三经传承”和五级师承;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评选中医药泰山学者22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初具规模。(记者 郝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