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央赋予浙江的重大历史新使命。对温州而言,这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温州作为浙江省城乡、区域、收入之间相对不平衡的地区之一,温州市委、市政府全力锚定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的目标定位,把未来乡村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载体,变“发展差距”为“发展空间”、变“高山低谷”为“高原崛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真没想到,这里远山近田,风景这么美。”近日,家住温州市区的李先生带着妻子及时从北京读大学的女儿,驱车来到瑞安曹村镇,站在耕读广场前,天井垟河道景观带绿油油的禾苗着实养眼。曹村镇近年来的华丽蜕变,是温州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促进共同富裕,温州以“两带一园”建设为抓手,以“三位一体”改革为引领,以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为重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摹具有温州特色的共同富裕新愿景。
“三产融合”,走出一条产业拉动的富民之路。温州坚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乡村产业项目建设,以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等产业平台建设为载体,一大批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家餐饮、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5479.7万人次、同比增长4.27%,直接营业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16.61%。
“两带一园”,走出一条绿色促动的富民之路。目前,全市共实施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425个、投资367亿元,培育56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精品旅游线路,累计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81条,沿线的445个村庄形成抱团发展,建成美丽田园48.8万亩。
“三位一体”,走出一条合作互动的富民之路。目前,全市共培育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95家、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20家,有效夯实了合作经济的基础。据统计,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社创造了11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共带动9.5万户小农户发展,社员普遍增收20%以上。
“三变改革”,走出一条改革驱动的富民之路。2020年末,全市农房抵押贷款余额109亿元,农民资产受托贷款余额达到181亿元。同时,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三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3.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经营性收入37.4亿元。
“山海协作”,走出一条帮扶带动的富民之路。5个经济强区(市)和5个加快发展县“一对一”结对,81个山区乡镇与经济强镇、市级国有单位建立“双结对”,打造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山海协作“升级版”。同时,实施了异地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光伏扶贫、消费扶贫、危房改造、兜底保障、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十个一批”扶贫工程,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7.2亿元,累计运用央行扶贫再贷款资金45.7亿元,惠及农户48230户。
据温州市副市长娄绍光介绍, 近年来,温州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产业化、系统化“五化”为方向,聚焦邻里、教育、健康、文化、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等十大应用场景,今年己先行启动25个未来乡村试点,计划到2025年全市创成100个以上未来乡村,使未来乡村真正成为美丽中国的温州风景。
——温州以聚焦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抓手,加大未来产业项目招引力度,突出抓好种子种苗、农业“机器换人”等工作,打造一批重大农业产业平台,重点培育10条超十亿元的富民产业链条。
——他们坚持“多规合一”,实施乡村“微改造”,打造一批乡土味、
瓯派韵、国际范的乡村建筑。深入推进“两最三比”评比,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建设,建设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和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他们将紧盯加快发展县发展、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等发展短板,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抢抓“26县”发展政策“窗口期”,建设新型帮共体,组织实施低收入农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和村集体经济“百亿强村”计划,全力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补齐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
他们将全力推进未来乡村省级最佳案例的建设,总结推广泰顺县生态大搬迁致富经验,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三位一体”改革等重点,走出一条依靠改革驱动的富民新路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温州经验。
与此同时,温州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硬措施,开展“非农化”“非粮化”情况全面排查,分类稳妥处置存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处置情况纳入政府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分类整治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专项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编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农田建设和管护投入,支持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新建任务,统筹落实15 万亩以上补建任务。
防止以整治之名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片面追求增加土地指标搞大拆大建。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砍树挖山填湖、占用耕地搞人造景观,禁止破坏乡村风貌和历史文脉。防止开发运营商大包大揽侵占农民权益,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或私人庄园会所建设。
在未来乡村建设中,温州将聚焦“五化十场景” ,突出“十个一标志”,以村、乡镇、片区为单元,高标准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今年将先行启动25个未来乡村试点,计划到2025年全市创成168个未来乡村,使未来乡村真正成为乡里人的幸福家园和城里人的向往乐园。
——溫州市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民俗、农耕、节气等文化资源,拓展未来乡村IP文化内涵,培育乡土文化传承载体,打造未来乡村“视觉系统”深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新未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集成整合农村文化礼堂、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文化驿站,建设承载民俗节庆、文艺表演、协商议事等活动的邻里交往空间。加强未来乡村文化产品供给,完善未来乡村“30分钟文化圈”建设。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平阳山区小镇凤卧镇作为浙江省“一大”会址所在地,迎来各方来客。人们在接受红色党史教育的同时,也深深被小镇的青山绿水所吸引。事实上,地处偏远的凤卧镇曾经多年发展缺少动力,正是在全面乡村振兴中,秉持红绿融合促红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念好“山”字经、做活“水”文章。
当地的凤林村是平阳、乐清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为深挖村居的红色文化内涵,由村经济合作社与民间资本联合,共同开发凤林园民宿、浙江红村研学营地、红军饭店等项目。通过“输血”与“造血”齐头并进,这个“省一大”会址山脚下的村居,实现了从精神引领到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紧抓建党百年的契机,永嘉县精心抓好红色资源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成功培育红色旅游重要景点(教育基地)15个,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入选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架构起以浙南红军小镇为核心的红色旅游项目布局和产品体系。通过抓好岩头—枫林、石桅岩—龙湾潭、永嘉书院—大若岩三大核心板块建设,带动全县旅游总收入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长,成功跻身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通过农旅双向带动,温州一大批乡村打造全新乡村振兴模式,文旅融合的综合效益不断显现。近年来,瓯海以打造“都市+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创建省级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省级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启动泽雅、塘河两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构建重大文旅项目“三带多点”格局,全速推进五大文旅消费集群特色品质招引。目前,“瓯哥海妹”创意IP、山根音乐艺术小村、青灯市集品牌、塘河民办博物馆群、古榕春晓项目、中国寓言文学馆等一批特色文旅IP相继推出;同步推出“瓯嗨十碗”、十佳创意餐厅、十佳精品民宿、十佳示范酒店等评选,涵盖文旅全产业链,深受广大游客好评。
未来乡村建设关键首要破解的,就是如何探索富民“利益链”,建立起共同富裕的机制,让老百姓实实在在鼓起“腰包”,真正实现富裕富足。乐清市大荆“铁定有趣·三金共富”未来乡村以石斛产业为特色,打造涵盖农耕乐园、石斛文创园、铁定溜溜乐园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的田园综合体,创新土地租金、就业薪金、入股股金“三金”增收新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4年前的1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206万元,村民平均家庭年收入从10万元增加到21万元。这个曾经无资源、无产业、无发展环境的山区村庄正蹄疾步稳走向实现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
温州市从“十三五”城乡同步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四五”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正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乡村振兴为路径,以未来乡村为载体,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正全力以赴打造共同富裕的温州样板,实现瓯越乡村大振兴。(胡剑锋 葛建纲 王国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