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伍福先后在八十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朱德。图为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在特型演员里,饰演毛泽东、周恩来的演员有很多,但饰演朱德的只有王伍福。多年来,他已经在八十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了朱德这个角色。
“向朱老总又靠近一步”,每当演完一次朱德,王伍福就有这样的感受,他很激动,也很兴奋,再回头复盘审视自己的表演,会让他更有动力去诠释这个伴随了他整个演艺生涯的角色。
对他而言,这种塑造永远是一件充满挑战的新鲜事,他需要穷尽所有的精力,反复琢磨研究,推陈出新,在银幕上成就更好的伟人形象。就像他不止一次告诉新京报记者:“我这辈子就干了一桩事:扮演朱老总,而我最大的荣誉也是能演朱老总。每年清明我都要去朱老总的墓上祭扫,我的一生都有着对朱老总不可言喻的情怀,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最让我欣慰。”
用近一年的时间准备《平津决战》
为了揣摩朱德的神态、心理、动作,“从定妆到演出,前后近一年时间,我努力多读多看,还在家里贴满了朱德的工作照、生活照。”
有一段关于朱德的佳话,至今王伍福提起都津津乐道。那是小学二年级课本里的一篇文章——《朱德的扁担》。
采访中,他说起这段故事,语气中充满着对朱老总的敬意。“那时,朱老总是井冈山的朱军长,红军的朱军长。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朱德就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觉得朱军长年龄大了,还要指挥作战,一天多辛苦!可怎么劝说,朱德都不听。战士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这样谁都拿不走了。”关于朱德的事迹,王伍福了然于胸,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对这个人物的研究上。
从1979年首次扮演朱德到今天,王伍福已在八十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了这个角色。他始终将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作为唯一目标,一心想着怎么才能演好,而这些努力和他人生经历中的坚实积累不无关系。
13岁时,王伍福考进天津人民剧院的儿童剧团,因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又是长子,考虑着进了剧团还能让家里“解脱点儿”。可去了后,他才发现自己对演话剧有抵触:“我总觉得话剧比较枯燥,好在我妈告诉我‘儿子,演话剧的都是有大学问的人呀,你看孙道临就是大学生’。从那时开始,我决定要在表演上向前辈看齐,好好苦练一番。18岁时赶上战友文工团招演员,我又戴着光荣花应征入伍。”
1979年3月,改变王伍福演艺生涯的机遇降临了,在话剧《平津决战》的朱德一角竞选中,他经过试妆、试戏等多个环节脱颖而出。为了准备这个角色,他如同着魔一般,揣摩朱德的神态、心理、动作,“从定妆到演出,前后近一年时间,我努力多读多看,还在家里贴满了朱德的工作照、生活照。”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伍福在《平津决战》中演活了朱德。而更让他欣慰的是该剧在中南海演出后,得到中央领导的一致好评。
每次回家都要给太太表演
“我爱人特关心拍摄,也特喜欢听我讲拍戏的故事,每次一回家就要和她‘汇报’,似乎一个戏要演两遍,片场一次,家里一次。”
对朱德的准确把握来自于王伍福对其形象的了解:“朱德这个名字就是个响亮的名字,当年在延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说,朱德这个名字很巧妙,‘朱’是红色,‘德’是品德,朱德就是红色品德。他一生吃苦耐劳,始终心系群众。”所以,王伍福在扮演朱德时加入了很多接地气的细节。1984年,他参演了大型歌舞作品《中国革命之歌》,并大获好评,朱德元帅的夫人康克清看完演出激动得热泪盈眶。
“很像,很像,告诉王伍福,演老一辈革命家,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他们的革命光荣传统。”康克清的这句话,成了激励王伍福前行的座右铭。随后几年,王伍福片约不断,先后出演了《金沙水拍》《走出西柏坡》《朱德元帅》等多部影视作品,从井冈山时期英气勃发的红军军长到长征途中力挽狂澜的朱总司令,从西柏坡运筹帷幄的统帅到新中国成立后宽厚慈祥的委员长,这些不同时期的朱德形象,被王伍福刻画得栩栩如生。
戏外,王伍福也从未停止学习,就算不在片场,他也随时处于表演的状态。在王伍福女儿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都要打电话问父亲拍摄是否顺利,也会等着父亲从片场回来,哪怕到了凌晨四五点也要等,“我爸经常回家和妈妈聊拍戏,两个人总是滔滔不绝,一见面就把这几个月、几天的拍摄经历形成缩影,给我妈妈重新演一遍。”王伍福也证实了女儿的说法:“我爱人特别关心拍摄,也特别喜欢听我讲拍戏的故事,每次一回家就要和她‘汇报’,似乎一个戏要演两遍,片场一次,家里一次。”
和英烈们相比拍戏有什么可抱怨的
“红军(长征)就是这么过去的,朱老总率领着大家,就是这么过去的。我们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没有战场上的狂轰滥炸,就一个拍摄能有什么怨气?”
演员拍戏,风餐露宿、遭遇危险是常事。1996年上映的电影《长征》,因为讲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人都是比较瘦,王伍福需要为角色减肥,一天二两粮食,还得吃减肥药,引发胃疼。但他从不抱怨,将每一次成功克服困难都归功于朱德精神的鼓励:“拍摄过雪山的戏份时,一上去就有雪,冻得我们都说不出话来。但想想,红军就是这么过去的,朱老总率领着大家,就是这么过去的。我们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没有战场上的狂轰滥炸,就一个拍摄能有什么怨气?反而是有了力量,这是朱老总给的动力。”
而王伍福在表演上挑战最大的一次,则是2001年播出的电视剧《朱德元帅》:“跨度太大了,从朱德29岁一直演到90岁。今天拍60多岁的戏,明天就拍30多岁的戏,甚至上下午拍的都是不同年龄段的戏。演员演好某一个阶段不难,但如此大跨度的人物生涯,需要频繁地换装,调整心态。我不仅怕化妆造型与人物有偏差,还要研究明白如何将人物在每个阶段中的变化由表及里地体现出来。”
其实,王伍福比谁都明白,做特型演员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说实在的,是比较苦,但我不愿意放弃,几十年的努力啊,不能因为辛苦、待遇低,就不演了,我不忍心。而且朱老总的成就、人格魅力一直在感召我,每演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都觉得和朱老总更贴近一步,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演烦了。”这么多年,是朱老总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人生态度在感染着他前行。虽然获得过很多奖项,但王伍福说自己最看重的始终是老百姓,特别是朱德家乡仪陇的百姓对他表演的认可。“我去仪陇时,一位老人曾握着我的手说,‘你多演一些朱德,就是对朱德家乡人民的最大支持’,我一下子就落泪了。”
采写/记者 周慧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