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文化

文艺复兴大师“都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纸上绘画展”北京开幕

日期:2021-09-12  来源:北京晚报

  昨晚,展览“意大利文艺复兴纸上绘画:一次与中国的对话”在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开幕,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和拉斐尔在内的众多文艺复兴伟大艺术家的作品来到北京与观众见面。这也是大英博物馆与中国民营美术馆的首次合作。

  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文艺复兴艺术的重要特点和主题,囊括了1470至1580年间活跃于意大利半岛的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分为六个主题:人物、运动、光线、服饰、自然界和叙事,深入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如何通过研究运动、光影和服饰等元素,为他们的作品赋予生命、形式和动态。

20210911_009_13862.jpg

  木木美术馆艺术总监、首席策展人王宗孚介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来说,素描训练是受益终身的财富,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和记录周围世界的习惯。“这方面最为极致的例子莫过于达·芬奇。对他来说,素描是理解人体运行原理和结构,乃至自然万物的绝对必要工具。”在展览中,两幅达·芬奇的肖像画《老年女子漫画像》和《老年男子夸张化人物肖像》尤为引人关注,它们并非真实人物的肖像,而是对某些局部特征进行了诙谐而有章法的夸张处理。“这表现了达·芬奇对美貌与丑陋持久的兴趣,两者并置的描写经常出现在他的速写本中。”

  与之形成呼应的是展览开篇的珍贵文献。在一份1952年5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梁思成的一篇文章《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师》,文中介绍了达·芬奇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同时,作为北京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梁思成将达·芬奇视为典范,对其都市计划的先驱工作和超越时代的远见大为赞赏。在这一文献展区内,还通过胡适、梁启超、傅雷、鲁迅的相关文章和著作,追溯了中国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学习和借鉴西方历史文化,以探索中国自身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

  展览中也展出了众多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的珍贵手稿,从中可以窥探艺术家构思和抉择的思想火花。这其中就包括米开朗基罗的《男子躯干习作两则》,这是他为雕塑《胜利者》所绘的习作,从素描稿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人体肌肉线条的把握。而在拉斐尔的《帕纳塞斯山习作》画稿中的两位诗人形象,后来就出现在他于1511年为梵蒂冈绘制的壁画《诗坛》的左侧前景中。另一幅拉斐尔的手稿《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是他在初到罗马时创作的,人物绷紧的身体凸显了他发达的肌肉,也反映出拉斐尔对米开朗基罗作品的敬仰与效仿。“大家可以看到,这幅作品上有一些污渍和褶皱,如果仔细观察别的作品,也会发现有一些修复的痕迹,可见纸上绘画的保存相当不易,木木美术馆为此也严格控制了展厅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策展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首次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纸上绘画作品与中国当代艺术并置对话,展出了郝量、胡晓媛、靳尚谊、阚萱、刘小东、刘野、仇晓飞、谢南星、于吉、曾梵志的相关主题作品,试图发掘中西方艺术跨越时空的重要关联。其中,有多件作品是专为此次展览创作。展览将展出至2022年2月20日。


(责任编辑:吕昊阳)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