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要求各相关部门和沿线省份结合实际贯彻落实长征沿线“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教育培训”工程的总体空间框架,一系列因地制宜、务实有效的举措,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
▲遵义会议(油画) 270×500厘米 沈尧伊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长征精神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过草地(国画) 240×200厘米 2021年 崔晓晓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因其重大意义和恢弘气势一直是美术家着力表现的主题。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随同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组重走长征路,沿途画了250多幅写生作品。回京后,他创作了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成为新中国反映革命历程的鸿篇巨制。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的大规模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直接促进了长征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油画作品如李宗津《强夺泸定桥》、艾中信《红军过雪山》、靳尚谊《送别》等,中国画作品如宗其香《巧渡金沙江》、李可染《六盘山》等,版画作品如李桦《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王琦《雪原峡谷》等,一大批长征主题作品创作翻开了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新篇章。
▲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油画) 300×610厘米 陈树东
画家沈尧伊从1975年至今,5次重走长征路,先后创作了《革命理想高于天》《而今迈步从头越》《彝海结盟》《走出泥沼》等多幅长征题材油画巨制,以及以《地球的红飘带》为代表的10多套连环画、插图与木刻等作品,广受业界赞誉、读者喜爱。
翻开新中国美术史,可以看到,何孔德《水草地》、蔡亮与张自嶷《三大主力会师》、崔开玺《长征途中的贺龙与任弼时》等油画,刘文西《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刘向平《一九三五年·遵义》等中国画,叶毓山、程允贤等创作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雕塑……诸多作品,以开放多元的视角和手法,多方位地呈现了长征题材的艺术深度和现实意义。
▲ 《红飘带》(漆画) 120×180厘米 2016年 郑智精 福建省美术馆藏
笔墨当随时代,近年来,随着对革命历史题材资源的挖掘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多方位表现长征路上的各个历史性场景。新时代的美术家们钟情于长征题材,他们通过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希望由此获取精神的启迪和艺术的营养。长征题材被不断表现,不断注入新的感悟。画家崔晓晓在谈及《伟大的长征》创作体会时说:“对于红军长征这样特定的历史题材,我认为,气势的表现非常重要。气势,就是长征精神的品格。通过重走长征路,对长征精神的深度体验和真切感受,使我的《伟大的长征》组画作品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激情和豪情。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 长征第一山(国画) 370×1600厘米 2021年 宋陆京
长征精神已经被凝固在一幅幅美术经典之中,作为民族精神的审美构建和国家记忆的史诗图像,使我们感受到艺术创作在记述历史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深刻把握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探寻当代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独特的叙事特征和表达方式,将有助于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红色题材美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