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文化

故宫敦煌特展:两座文化丰碑70载后再聚首

日期:2021-09-21  来源:文汇报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展出了被复原的莫高窟220窟。本报记者李扬摄

  本报北京9月20日专电(驻京记者李扬)上世纪50年代,敦煌研究院曾在故宫午门举办展览。70年后的今天,故宫与敦煌,这两座文化丰碑再次聚首!“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日前在故宫博物院开幕。有“敦煌”字样的汉简、原供奉于故宫宝华殿的旃檀佛、唐胡腾舞铜俑等188件文物,以及70余幅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带观众看飞天万态,感悟中华民族伟大的融合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故宫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作为并蒂相契的文化守望者,共同见证了中国文物事业的不凡发展历程。展览分为“丝路重华” “万象人间” “保护传承”三个单元,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展品还包括敦煌壁画临本35件、复制彩塑6身、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70余幅,还有仿制华盖、佛塔等辅助展品20余件。

  展品中,一尊北宋年间的木雕八臂观音残像,由杨木整体雕出。文物专家从残存手臂的情况分析应是八臂十一面观音像。在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八臂十一面观音像,但雕塑像稀少,这尊历经劫难幸存下来的残像尤为珍贵。展柜中,一块汉简中记录着汉代驿站用十八担粟,相当于486斤粮食,来喂乌孙国使团的马。从数量推测,此次乌孙使者团十分庞大。这是大历史没有记载,却实实在在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某一个瞬间。

  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研究馆员、展览策划娄婕告诉记者,此次展览选取了北朝到元代的敦煌壁画中105幅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画面展现给观众。这些壁画很多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标杆之作,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中国艺术的递变历程和脉络。

  为举办此次特展,故宫博物院在午门城楼下的西马道旁专门搭建了临时展厅,将3个莫高窟洞窟原汁原味地“搬”进来。临时展厅内,莫高窟220号、285号和320号“洞窟”一字排开,观众仿佛置身于敦煌莫高窟之中。220窟是唐代代表窟之一,主室西壁一龛,内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其壁画为初唐艺术杰作。320窟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窟顶凿井绘云头牡丹井心,颜色浓艳厚重。285窟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

  娄婕介绍,曾经,复制壁画要靠老一辈文物专家铅笔起稿。而如今观众看到的“壁画”,是靠数字技术完成打底,更精准地捕获了古人的笔触细节, “我们团队有十多位年轻的文物修复师,复制这个洞窟历时4年。”娄婕说。

  展览期间,故宫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将在“数字故宫” “云游敦煌”小程序中推出特展专题栏目,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视频号等平台对此次展览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展览将持续至11月18日。


(责任编辑:吕昊阳)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