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文化

黄海边,那一片人与自然编织的根脉与家园

日期:2022-01-11  来源:凤凰网

  这一次徐飞老弟带车,在大丰区和东台市高速公路口接到我,我的东台考察之旅就由此而开启。“金东台、银大丰!”我还是听当年在这里插队落户的老知青,后面成为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的钱公麟兄告诉我的,因此我早就对东台市留下了许多美好感觉,这次考察因特殊原因分为两段进行,先前考察部分,我把它安排在后面,这样便于更好地展开文章的篇幅,让记忆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夺目!

  先说说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我这次安排在这个季节前往,完全是为了不赶热闹,加上疫情原因最怕到人多的地方,徐飞老弟完全理解我的心情,故无需多言,一上车我们直接往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开去。当小车一进入林区,两边道树如威严的古代武士,首先让你感觉到心灵的震撼。小车前方的天际线,在道树整齐排列下形成的暗黄灭点,连接着天际线的顶端。车窗外的一切风景都快速地往后涌去。到达公园入口,我们一行下车,转乘公园自己配备的旅行电动车。我感觉冬日的森林公园就如同洗尽铅华的妇人,那些横竖排列整齐的高大树木阵容,虽在寒风中显出冬天的落魄却并非潦倒。森林通道非常干净整洁,林中落满杉木的叶片,各类蕨菜鲜嫩的枝条在落叶丛生的灌木丛里给人带来春天的信息。

  其实我要讲故事的这片茂密森林所覆盖的土地,当初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肥沃,这里是黄海之滨——江苏东台。当年在大海退去无数岁月的荒凉海滩上,一望无际的滩涂上除了白茫茫的盐碱裹挟着沙尘,你寻不到生命的任何踪影。唯有顽强的盐蒿或是白茅,才能稀疏地在此安家。如今,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太平洋西岸未被污染的、亚洲最大的湿地重要组成部分。冬季的森林公园又多了一份神秘和曼妙的浪漫,一场不期而遇的“平流雾”,让整个林区另有一番韵味沁人心脾,素练笼林丛,亦梦如幻,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这座森林氧吧变得更加令人神往不已。森林的竹林深处河边到处都是野生的芦苇丛,寒风中虽然显得有些落魄,但苇穗在风中却飘扬着另一番滋味,这滋味与浑浊的天空相呼应着。河水也显得暗绿,几只不知名的水鸟在微波涌动着的水面上悠闲地享受着它们自由的生活。

  当我们一行在森林公园的咖啡厅里喝茶时,特地赶来的林场领导李进先生热情地介绍了黄海森林覆盖率及相关情况。原来黄海森林由海林景区和海滨景区组成,其中海滨景区总面积2.6万亩,涵盖银杏长廊、观鸟平台、植被演替带等特色景点。海滨景区“藏”着一条10.8公里的银杏长廊,它与水杉、竹林等共同构成黄海森林51.8公里的旅游风光带。每至深秋,银杏长廊铺张出异样华彩,仿佛让人觉得走进了秋天的童话世界。

  特别是那条贯穿东西河道两岸的湿地长廊带,它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浓缩了滩涂湿地的无限风光。整个湿地长廊以大面积耐盐碱宿根自衍性花草为特色,相比其他景区的人工时令花草,更具生态性,一次栽植,多年成景。主要花卉有大花金鸡菊、美丽月见草、柳叶马鞭草、天人菊、波斯菊等。植物有芦苇、白茅、盐蒿、罗布麻、水飞蓟、大米草等。沿线搭配栽种水生植物,形成了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花卉景观。

  置身湿地长廊中,让人感到既有滩涂的广阔、沙洲的雄奇,又有草原的清远、森林的诡秘。错落有致、五颜六色的花草,配上两岸整齐划一的树木和河中形成的倒影,整体组合成一幅美妙绝伦的湿地长廊风景画。每到深秋冬初,这里如血的盐蒿、金黄的芦苇、绿色的树丛和沙鸥翔集,鹤舞蓝天的胜景,构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风光。这风光无限的浪漫之地,既是摄影者的天堂,更是旅游人热捧的打卡地。

  最令人羡慕的是这里除了是森林康养必选之地,还专门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打造了一个娱乐天地——“森林厨房”。整个营地的造型呈螺旋状,它是按照水杉树底下类似于凤尾的植物蕨菜刚刚发芽时的形状而建的。蕨菜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其食用部分就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以及上半段较嫩的茎干。食用方法有热炒和凉拌两种。食用蕨菜始见载于《诗经》:“陡坡南山,言采其蕨。”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药用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等奇特功效,适应高热神昏、筋骨疼痛、肠风热毒、排尿不利、妇女湿热带下、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等,外敷的话还可以防止蛇咬伤。据李进先生介绍,每年很多旅游者都喜欢自己动手,利用森林原有的菜肴,亲自上厨,炒上几道可口的、自己喜欢的味道,感受大自然馈赠的美味。

  这时节,不请自来的秋风把小草小花涂黄,菊花、桂花竞相开放,把香味吹遍整个森林,让人们享受这醉人的花香和天然的美味。来到森林旅游,玩累了还可以到林海驿站休息,这里主要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歇息的场所和娱乐休闲的空间。林海驿站占地30亩,建筑面积4950平方米,按三星级酒店标准建设,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会务于一体。菜肴以特色海鲜和森林野菜为主,按食材精心组合高低不同档次的消费套餐,可迎合各类游客群体消费。到了这里点上自己喜欢的森林土菜,品上可口的品茗,娱乐休闲,观光赏景,享受森林天然的风光与美食,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现在又多了两座五星级酒店,一座是温泉酒店、一座是全国连锁的美居酒店,这两座酒店装饰设计各有千秋,是高档次会议、商务接待理想的选择。

  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这块土地每年都还在不断地向大海伸延。如果我们以哲学的视觉,以多维的角度审视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土地最直观地告诉我们,它将给予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带来何等大的惊喜?这个红利完全是大自然的恩赐。这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们今天所享受到这份自然大餐,五十多年前是如何从一个不毛之地,连兔子都不拉屎的荒凉贫瘠的盐碱荒滩上,把当时一切都不可能的现状,改变成今天的人间乐园?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忘记,我们的后人更不应该忘记!好在历史在岁月的流逝中铭刻下他们的姓氏,让我们今天还能沿着他们踏过的每一寸土地,去寻找当年的魂魄和记忆。正是最初的那一批好男儿,他们后来被称赞为“十八勇士”的人们,今天可能都已经过了耄耋之年了,当年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盐碱荒滩拼尽全力,用精卫衔石填平大海一样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去,秉持着“不试过怎么知道”的无私信念,誓要在这渺无人烟的荒野上,植造出梦想的家园。

  我从已经发黄的当年相关文件上找到这段文字记录:1965年,东台县人委下达了指示,建立林场被正式提上日程,很快作为党支书部书记的李汉裕、副场长巴益宏就接到了县委组织部门的任职通知,每个共产党员都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心胸和情怀,他们明白:“通知就是命令,命令就要无条件服从!”绝不当逃兵的两个共产党员,就如何建立林场,开始选拔招聘人才,这也就此诞生了“十八勇士”。他们是:唐绵富、徐同生、徐克勤、高锡山、孙仲甫、姚祥凤、陈志高、王吉祥、张宝祥、尚加华、孙永康、房才宝、赵国华、王一才、任贤官等。这被选中的十八名青年来自东台镇各街道,他们一同集中被一车拉到荒滩,没有住房就自己建造简陋的住房,屋顶自己割茅草盖了挡风隔雨的顶。糙米、咸菜填饱肚子就行,无水无面更不知肉为何物,从生活的磨砺中汲取力量。有了这“十八勇士”开天辟地的激励在前,干校时期,这块土地一起汇聚了500余名干部参加干校劳动。正是这片森林,最早地在东台这块盐碱荒地上,一下催生了“农垦文化”“干校文化”“知青文化”“廉洁文化”,孕育出一批批讲纪律、守规矩、重品行、作表率、促改革、强担当的时代精神,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今天的后人“林”距离“森”呼吸,一起去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说起当年建场初期的家私,就只有两辆半旧不新的自行车,现在有老人回忆,当初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从县城开回来的当天,引得大家围观了好长时间都不愿离去。可以想象,当初能够当选为手扶拖拉机的驾驶员,是何等的荣耀。

  1968年,东台林场迎来了第一个大学生朱龙山。这位从南京林学院林学系毕业的“稀有资源”县里想留都不敢留,只能按照国家毕业生分配政策,被专业对口地分配到县国营林场当了技术员。他来到林场后,虽为荒凉简陋的环境所苦,但仍然很快地接受了现实,他把自己首先融入这支队伍,每天和大家一起开渠挖沟,沤土洗碱,试种树苗。时隔不久,又来了两位大学生,一位是到畜牧区的马宝良,另一位则是搞农业机械的王华平,这三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是金不换的稀缺资源。在他们的带领下,林场人不断探索试错,几年后,竹海婆娑,杉廊荫盖,风吹绿浪翻滚,雨来树树滴翠。正如当代社会,各种思潮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大环境下,人员的流动也同样困扰着林场的领导们。自从1972年干校搬迁后,林场要生存下去,必须恢复单位建制,在无奈的前提下林场又招收了一百多名合同制职工,自此以后,林场开始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从“十八勇士”建场伊始的艰辛奋斗,到干校时期的同甘共苦,再到合同制员工加入的并肩前行,黄海边开始逐渐冒出些许绿意。

  1973年,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第五个年头,东台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国营东台林场集体安置一批初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带着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天真,这批知青一落地,都吓哭了,当年偌大的林场,除了满目萧条,就是荒凉苦涩!这个世界上人是最能适应环境的,不是环境改造人,就是人必须改造环境。新的生活开始了,这一批已经踏上新征途的青年男女,无论他(她)们曾经有过多少美好的梦想,面对眼前现实的一切,你必须接受命远的安排,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全体人员一样,每天醒来除了吃饭,就是挖沟排碱、刈草垦荒、植树种地、养蚕牧羊、麦收栽竹……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不能落后。有些体质较差的女知青,实在干不动田间地头的劳动,领导照顾让你养蚕,其实这种活也非轻巧可言。一张蚕(产在一张蚕种纸上的蚕种)一定都要保证新鲜桑叶能够供应它们吃饱,你必须没日没夜地打桑,每人一天不采七八十斤的桑叶,再从几公里外背到蚕室就无法保证蚕宝宝的生命,这个玩笑谁也开不起。许多人仅每天打桑叶再背回来,就把人累趴下了,这段苦涩生活的滋味我有亲身感受。当然,坚守蚕室里的人也非轻松。蚕室要求平整洁净,前后窗必须能够对流空气,一点儿也马虎不得。守蚕室的人必须住在蚕室,不断地添加桑叶、换蚕网、清蚕沙、干石灰消毒杀菌,夜里也要时刻关注它们的动静,最后等到白色椭圆形半透明的蚕茧出现在麦秸扎的草蔟上,养蚕姑娘才能从辛苦中找回一丝乐趣。

  栽种竹子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工作,先要拉绳线,再用铁锹在地插个大口子,塞上草把做标记。在草把的位置上栽种竹根。按照120公分长、70公分宽、60公分深的标准开挖,每天必须完成25个。挖掘好了,还有人拿尺子测量验收,接着填土,熟土放一边,栽好竹,熟土放下面,生土放上面,撒上有机肥,等待来年成活生鞭,我们那一代人什么苦没有受过。

  记得冬天最难熬的就是兴修水利,那种挑土方的滋味这辈子一想起来心里至今都发寒。他们在林场过的是集体生活,比当年的我强多了,他们吃的是食堂,我们累死累活一收工,必须自己给自己做饭。我是1969年4月1日到达安徽天长插队落户的!才十五岁的人生,什么都不懂一干就是十年两个月零九天,1979年最后一批才算回城。十年中无数个寒冷的夜晚,像一条无主的野狗,卷着快要被累垮的身体躺在破烂的铺盖里,常常眼含热泪、欲哭无声。靠一个自制的墨水瓶带来一豆光亮,伴随着我最美的青春时光……

  他们在林场虽苦也乐,因为集体生活有集体生活的乐趣。最起码生活有保障,逢年过节食堂总会改善一下伙食,看个露天电影,这一切对我们而言,就连想也不敢想的梦想。我十年中,发下的布票都和老乡换东西吃了,没有做过一件衣服。就是想做身边连五角钱都拿不出来能办什么事吗?当你处于人生最低层时,你的一切梦想和努力都是空的,搞不好还会给自己带来说不清楚的麻烦。唯有无奈地、活着生存下去,等待命运眷顾,其他都是痴心妄想。

  从相关资料上,我发现林场第一个大学生朱龙山先生就是不简单,面对现实生活的艰辛尴尬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很快融入当年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据说水杉林能够在东台林场大面积栽培成功,都是他的功劳。记得1973年,那时全省宣传号召去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学习,鼓励各地搞水杉扦插试验。于是朱龙山在参观学习结束后,带回了第一批水杉苗。他成立了水杉扦插育苗队,创建了二十亩左右的水杉苗圃。经过不断地研究试验,终于探索出水杉繁殖扦插育苗的新技术,紧接着又把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向林场及社会推广。这次考察活动中,在东台市见到了龙山先生的侄儿朱海波,这位林三代后人也是一位精明干练、帅气十足的小伙子,他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和林业相关的城市环境绿化。祝愿他事业更上一层楼。

  为了把林场每年整枝,修剪下来的大量粗枝条、杂木、竹子充分利用好,他们先后办过许多手工作坊般的材料厂,如编织、木器,但所有厂中,唯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比较大就是纤维板厂。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与造纸差不多:纤维分离—浆料处理—板坯成型—热压—后期处理。1979后,知青大返城,林场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1984年春季,根据东台林场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现状,盐城市劳动局又从大丰方强农场连家带口迁调百名工人。可能因林场条件太差,贫穷留不下富根,当时的波动很大,各种思潮泛滥,多亏朱龙山、葛元才等领导苦口婆心地劝说,做思想工作,总算留下了一些人。林杨只要有了人气,才能谈到发展。

  每个励志故事的背后,都和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分不开的,而林场的转机是从1978年开始。这一年,林场推行了经营管理责任制。所谓经营管理责任制,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自此开始,林场逐渐扭亏为盈。1985年,在“以林为主”方针不变的前提下,试点家庭微型林场,带领职工创收致富。

  秋天,你一定要到林场的银杏林长廊去看看,那里才是黄海海滨最靓丽的风景带。谁能想这片3000多亩的金色森林,年纪甚至还不到而立之年。历史没有忘记:1990年,东台林场的领导班子选择银杏作为新的栽种树种,现任副场长曹国华受命去全国“银杏之乡”的泰兴购买了百十斤银杏种籽,回来后就在场部大会堂后面的一块地上进行试种。结果一下成功,给林场又抱了一个金娃娃回来。

  改革春风让祖国处处充满活力。1993—2002年,这十余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全面推行改革的新篇章。东台林场与东台市中医院、水利局水利工程处,这三个事业单位,一下被列入必须改制的试点单位。在“林地国有”这条红线的法律规定明确后,“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又确定了未来林场奋进的新目标。但最大的考验是人员分流、安置怎么处理?460多名职工,绝对不是说分就能分出去的。最终经过讨论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两批次人员办理了内退。而留下来的员工大致分为三部分,“近水楼台先得月”,场里的职工百分之三十做了苗木经纪人;“向阳人家早逢春”,百分之三十外出打工挣钱;“有田能栽富贵树”,百分之四十种地收益。职工都安居乐业了,林场又现实又新的飞跃。今天林场的新故事还在不断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04年6月,林场被正式挂牌:江苏省东台黄海森林公园,到2016年1月8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东台黄海森林公园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6月14日揭牌正式更名为“江苏省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又在同年的10月26日创建成4A级国家旅游景区。2018年成为江苏省生态旅游度假区。这万紫千红的每一步,凝聚了多少人的青春生命和汗水?如果把这一切放在祖国的版图上,她只能算一个针尖般大小的绿点,正是这针尖般大小的绿点,见证了共和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这锦绣篇章还得一代代写下去,只到地老天荒!

  这座黄海边矗立的时代丰碑,必将成为我们民族未来复兴之路上最具诗意、最具影响力、最具吸引力、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创造的经典之作之一!我为我们的民族而自豪!

  (文/丹青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原野)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
标签: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