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文化

少年食

日期:2022-07-26  来源:江苏广播电视报

   温州少大雪,偶尔几次,也当是件稀罕事。

  我不知深浅地探了探被淹在积雪下的石阶,足尖哆嗦了一下后毫不犹豫地收回,荡的木板吱呀一声响。

  快过卯时了。我等在门口,垂眼看衣摆缀着的毛球,有些焦躁地用手扒拉藏在袖口里的汤婆,然后被烫的滋儿哇抖手。估摸着今日孩子们是不愿意来念书了,好容易下一次雪呢,这不得闹腾一天。我盘算着法子,要不暂放一天假罢,赶巧儿前日有人送了新鲜的猪大骨来,因为贪食,早早洗净就煲上灶。炖煮软烂的肉香腾了热气,在晚上都勾人的很。内心想着,择日不如撞日,阿弥陀佛,肉骨卤过了火候可就是我的不是了。只可惜多烧了两盆无烟炭,孩子们若是不来,这阵仗供我一人取暖,也太奢侈了些。

  心里虽这么想,倒是乐颠颠的。手还没搭上门帘呢,身后传来了一句问好。

  我扭头时差点把笑僵在脸上。

  就见一只团子。孩子裹的极厚实,毛茸茸的灰鼠皮帽上沾了点雪,努力地把笨重的竹伞往后扬,让我看清他冻得微红的脸。我瞧他小小一只,却背着一摞书,就捞了过去,顺手颠了重量。大约是他母亲让带的。第一次上课难免多了,以备不时之需。书本间漏出油包的一角,装着干粮。

  门帘被撩起,压出规整的竹节声。“里面暖和。快进来吧。”

  听见他自己报名字的时候我想起来,他爹就是之前送猪骨的,聊到可能要麻烦我多费些精力顾看他家崽子。我当时有被一袋沉甸甸的骨架呆到,略过了孩子的名字。现在想来,是叫这个。

  “屠譽?”

  孩子正收拾的手停下,乖乖仰头应了一声。今日就两人,我图个舒服,就占了学生的垫子,倚在他旁边看他的描红。规整的字体,不骄不躁。

  之前是做私塾才买的房子,所以房间间隔不算很大,但是窗户是我花了大价钱请人做的,冬暖夏凉,足够让骨汤的香味轻易滲透进门缝。

  手中的课业似乎不那么吸引我了。我就这么撑着头,微阖着眼去嗅那香。在冬天,这种带油脂的香味真的很吸引人。屠譽停了笔,似乎不太理解我醉心于饮食的原因:“听闻先生爱食久矣,不过口腹之欲。这其中究竟有什么乐趣吗?”十三四岁未经世事的孩子,就这么捏着笔抬着眼,认认真真疑惑地向你询问。

  “有道是‘口之于位,有同嗜焉’。屠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他皱眉思索,回道:“是《孟子》里头,大概讲的是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很爱吃。”外头有鸟停在檐崖边,脆脆地叫唤。这使我想起扬州早茶时的鸟。一大早就落在树枝桠上,叫声也这么清亮。

  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与离合,也调动着人类的季节性的聚散。因为好吃的东西聚在一起。“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缘分。”

  汤应该是透鲜的,不然怎么会香得这样熏人。这般好的猪骨,我可以在以后的每个冷天惦记。就像在春天惦记着江南的春韭炒豆芽一样。

  就像春水上涨时,一同漫上来的。

  还得是要食。

  你所吃进去的,会成为日后说不准很值得怀念的某件东西。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坚实而劳苦的人,早已习惯用唇舌丈量我们脚下的路。

  雾白色的蒸气在锅盖揭开的一瞬间腾起,卷曲成团,像纤维般散开。把锅边浮沫撇净后,在小碗里加了葱油,把捞上来的肉拆了丢进去。我在灶前遥遥喊人,问他喜欢的口味,一时没回,我探出点头看,才发现人不声不响到了跟前。

  “虽说与这里的口味不甚相同,不过也来尝尝吧。”我把他包里的饼顺手给烙了,搁在他门口的小瓷碟里,散出一股浓郁的酱香。“这是我途径一些地方学来的煲汤的法子。冬日里喝汤暖身。”

  小崽子开始犹犹豫豫地试了蘸料,眼睛就蓬的有光了,捧着个小碗喝得有股子并州灌酒的荡气回肠劲儿。

  “先生去过很多地方吗?”把我的汤喝了半锅的小朋友开始嚼他的饼了,活泼起来,空出嘴来向我讨教。我看他眼睛亮晶晶的,忍住了没去伸手敲他脑袋。

  如何才算是去过很多地方呢。

  我的目光放在桌上。眼前的食物,可能来自那遥远的大海和高山。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菜肴招待从远方到来的客人,这些菜肴里,总是包涵了他们的情怀与祝福。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间里沉淀下来,和地域、滋味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让我们几乎分不清。

  屠譽插班的时间很微妙,所以每七个曜日结课的时候,总会多关照一下他,也算是偏爱吧。平日里也走动,长久的,就和他家里关系好了。好到当我准备开溜去耍的时候,毫无防备被塞上了一个崽,他爹娘丢给我一句他想当那谁苏轼一样的大诗人,手牵手走了。

  我搂着朋友往事讲得正起劲呢,门口儿扣扣搜搜挪过来一盏茶。

  一年半多,屠譽个子窜上来些,十五六的少年人,因走多了山水而稍显坚毅的面庞,被各地美食养得极好,此时缩在船舱一角,一副不忍卒听的相。

  我递过去一个纸盒,刚才路过人家买的切糕,屠譽嘴甜,哄的人家嫏嫏多给搭了块儿咸芝麻糖。烤糊的边角掰碎了洒在水面上。跟船讨食的鸭子就这样尝到了甜头,锲而不舍地凑上来,鸭掌续续拨出青白的水花。

  还得是要食。

  这是盐的味道

  山的味道。风的味道,时间的味道。

  花在路上的时间教会了我们与季节、人情相交来往,一路相伴前行。无论是埋头种地,还是低头吃饭,这个农耕民族,他们总不会忘记在感受脚底每一寸土地的同时,抬头看一看天。

作者:缪袁晔

(责任编辑:高玮)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
标签: 教育 文化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