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健康

民建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朝阳医院卢长林:关于我国应独立和专业培养临床医师的建议思考

日期:2023-02-22  来源:人民之窗

      目前,我国临床医师的全周期培养路径和内涵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临床内涵与科研职责和权限混淆的问题。临床各级医师的培养普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和不符合实际的现况,应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师的临床专业培养策略,培养出真正懂临床,会看病,能救命和有爱心的合格的临床医师。但目前我国还存在临床医师与科研不分的实际问题需根本改进。

  一、把临床留给患者,把科研留给科学家

  北京三甲医院80%的临床医师培养循系5+3+3(年)的长周期培养模式暨本科+硕士+博士。如此长周期(10年左右)的学历培养,再加之,好的临床医师要从住院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培养,尚需至少10年的再培养历程,真正达到会看病、能救命、有水平和有爱心的临床医师尚需不断的临床实践与历练提升。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临床与科研不可兼得,科研更不能强制,临床医师培训需要科学的时间序列。

  二、临床医师培养要独立和专业,不宜附加科研条件

  临床医师应以患者为中心,能提供最优化的治疗。若临床医师把大量时间投入另一专业的科研工作,而不把对患者的诊疗服务放在第一位,这是违背医疗初衷的。科研工作属于学术能力,科研学术能力应科学家面对,不应和临床医师的职称评定和业务发展挂钩,临床医师的治病救人是医院的主体。医生享有进行科研和进一步学习的权利。但临床医师没有在临床医疗之外,进行系统性科研的义务。

  当下,北京乃至全国的三甲教学医院,特别强调临床医师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综合能力考评,大多对每一个临床医师的临床和科研同步考核,如,一个临床医师的临床医师的临床能力很强,由于时空、主要经历和工作分配的客观原因,他们较少有省部级科研基金和学术成果(含SCI论文等),因此,就失去了评聘临床职称和教学职称的机会。

  这种强行要求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的同时必须有强的科研支撑的考评模式,非常不现实、非常不科学、非常不合理;甚至有的临床医师为了临床和科研教学职称的晋升不断脱产科研,耽误了大量的临床工作时间,更有甚者不惜抄袭和造假为获得所谓的高质量论文和学术成果,也严重造成北京三甲医院的临床医师的水平不断下降,随着此种现象的蔓延和制度化,各大医院的会看病、能救命的临床医师越来越少,反而出现一些教授、专家和博导的空有虚名,但这些所谓的大专家根本不会看病,但他们仍然混迹在各大三甲医院,支撑着医院所谓的门面。

  三、临床与科研法律责权不同,应严格分开管理

  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应分开和各自独立的培养路径,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对于医院是两个独立的责权不同的培养路径和不同的学科专业。临床医师担负着临床工作的所有内涵,尤其,担负着治病救人的使命;而科研人员是临床之外的临床辅助和支撑研究型专业,是科研研究专业但不是临床医师,科学研究的具体工作不能和临床医师的工作混同一起。临床医师面对的是病人,而科学研究人员面对的是科学路径和理论总结,两者截然不同。

  当然,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的交流与互动是有利于两者的进一步发展。科研是就临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桥梁,也是临床困惑和历练思考的归纳总结,甚至是临床的深入和再科学化的系统支撑。

  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可以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而不是现在的北京三甲医院的不良场景,可以说是强行或制度化的要求临床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内涵和良好的科研成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样的要求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临床医师的培养周期很长,同时科研人员的培养周期也很长,结果,无形中就是让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的同时,再叠加经历10年左右的科学研究培训,不能再逼迫临床医师研究基础医学,而现实中真正需要临床医师研究的问题往往难以基金资助。

  也催生一些临床医生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要求铤而走险,找捷径等,屡有论文造假和科研造假的事件发生。这种实在是缺乏科学考量的做法,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反响。

  四、临床医师培养应纳入法规,减少国家资源浪费

  临床医师的临床水平代表现在。科研可以代表未来,但临床医师却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大多数三甲医院的临床医师自从进入临床后,大部分工作内容是撰写sci等相关论文和申请科研基金项目资助,而且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的成果立项无前期工作基础难获资助,一旦立项,由于时空局限和临床工作的繁重与高负荷,真正做科研多需脱产3~6个月的科研工作,即便是不脱产,由于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严重挤兑,普遍存在科研课题走过场、不科学、不真实的怪现象,特别是大大影响了临床医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近10年的无成果转化的科研课题导致直接科研基金浪费超过10亿元。

  五、独立的临床医师的培养应纳入医学发展的区域或国家战略

  临床医师的培养是一个独立的路径暨临床医师专业,临床和科研难以同步,只为科研而科研的表面文章没有意义,与其不能兼顾两者,作为临床医生就应把医疗工作做好,不能以损害临床医师的专业给与附加科研的不科学培养模式为代价。

  这样发展下去,北京市三甲医院未来10年会看病、能救命和有爱心的临床医师会大大减少,结果以损害百姓的生命健康福祉为代价,应尽快终止目前不合理的临床医师培养路径;真正促进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临床医学的健康发展,节约国家大量宝贵资源用于治病救人,不断构建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新格局,为百姓的生命健康谋福祉。


(责任编辑:高玮)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