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古民居位于距桂林市永福县城约20公里的罗锦镇崇山村,由李氏家庭旧居、李氏宗祠及其他古民居20余座组成,保存较为完整。古民居南北宽600米,东西深约750米,占地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规划宏大,集中成片,每栋独门高院,多为清中期建筑,有近300年历史,是永福县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由于崇山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独色的连片古民居,该村先后被评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现在,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崇山村通过有序搬迁,统筹利用闲置的古民居传承发展特色民俗,让游客体验一把在古民居内“醒来”的感觉。崇山古民居现在免费对游客开放,游人可自由出入。
古民居建筑群。
崇山村中所居人家大多已经迁出,但仍能见到上了年纪的村民在村中或行或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古”。“我们这里的古民居以院落为单位,由六家大院整齐排列组成,整个院落以纵向轴线为准,对称布置,六个宅院之间有月门和巷道相通,地面用青石板铺设。房屋为小青瓦盖面、硬山顶式砖木结构二层建筑,外墙均用青砖砌筑,墙基部分用料石砌筑,防火山墙为骑马头墙。房屋主体大山墙统一呈现两种造型,古称‘猫儿拱’‘三滴水’。”村民李相佑说。
崇山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古朴而大气,只见每家大院均四进三开间,大门位于房子正前方,大门内有天井,四周有院墙。每进之间也有天井,天井两侧开有侧门,既可方便出入,也可以加强六个大院之间的联系。房屋将中柱、金柱、檐柱穿起形成穿斗式木构架,有粗大的柱子和横梁。正中为堂层,两侧为厢房,大步廊檐做有木作圈棚,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仅用砖墙或木板墙分隔。
“以前古民居内的路面、台阶、巷道,都是大块的青石板铺设,每块石板都刻有横斜纹,既防滑,又利于排水,大雨过后,很快就干。那时候的人都是穿布鞋,走完全村都不会湿鞋。”今年73岁的李传德老人说。
“村里非常重视规矩、礼仪,知书达礼之风代代相传。每逢节日,家家都拿出手艺做好吃的,哪家有好东西吃的都喜欢拿给隔壁家分享。”今年八十多岁的李家红老人乐呵呵地说。
古村新客来,人醒梦未“觉”。
“我非常喜欢去古村落玩,也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参观古民居,但是崇山这里给我的感觉除了有历史的味道以外,还多了一份大气和安宁,我非常喜欢这里,也打算在这里待上几天,再多了解一下这里。”来自重庆的小吕说,他是在桂林旅游期间从网上了解到崇山的信息,来到崇山后,立刻被这片古民居“迷住”了。
“以前我们这里来的人少,现在越来越多了,我也很高兴崇山能再热闹起来。”李传德老人说。
“近年来,为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崇山村充分挖掘古民居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古村落发展,崇山村瞄准农旅融合这个新路子,成立以村民为股东的崇山旅游发展公司,农旅公司组织村民将房屋、土地、农作物等作为资产再与旅游公司合作成立第三方运营主体对古民居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维护修缮和旅游开发。”罗锦镇党委委员韦林说。
目前,有部分古民居已经被改造成了民宿,迈进古色古香的门槛,入眼是一应俱全的仿古家具,没有风尘仆仆,只待岁月静好。
“我们是今年4月份才开始做崇山民宿的,短短几个月内,效果就已经非常好了。在具体运营的时候,我们奉行不做复杂的装修,也不破坏古建筑的任何部件的理念,除了出于保护的目的以外,我们还想让游客亲身体验到古民居原来的‘风味’,让游客最大限度地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和真实的日月晨光。”运营企业负责人蒋玉华介绍,他们还会负责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每天都会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点检。
“我前天就来这里住了,虽然住了两天,但我感觉自己现在都还没有‘醒’。因为这里的古建筑保存得太好了,而且很规整、大气。”游客张女士兴奋地说。
蒋玉华说,他们目前还在策划农事体验活动,就在古民居前的田地里,让游客体验原生态的劳作。现在崇山村最多一天接待游客量达三万多人。
文/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