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旅游

宋瑞:机构整合为旅游业发展铺路 四维度诠释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1-02-27  来源:中国网

  【点睛】不同地区需要对照高质量发展的不同维度,寻找差距,补足短板,把这四个维度或者还有更多维度综合考虑,来谋划和实现“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角度来看,“十三五”为“十四五”作的最大、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机构的整合。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是大部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伴随机构整合,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在诸多方面都有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确定的发展主题。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理解。就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少包括四个维度。不同地区需要对照高质量发展的不同维度,寻找差距,补足短板,来谋划和实现“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

  中国网:您认为“十三五”旅游业的发展为“十四五”文旅融合作了哪些重大贡献?

  宋瑞:“十三五”期间,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角度来看,最直接的一个变化就是机构整合。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是大部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伴随机构整合,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在诸多方面都有推进。

  首先,明确了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尤其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二者之间应该怎么相辅相成。实际上,从我国旅游业发展伊始,很多旅游产品就是借助文化资源尤其是文物资源转化发展而来的,从兵马俑到长城、故宫,都是如此。而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明确,是在2018年机构改革以后。目前把二者的关系概括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也就是说,要通过增加文化内涵来促进旅游发展,通过旅游发展去传播文化彰显文化。

  其次,随着机构整合、二者关系的明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构架更加清晰并不断深化。从产品融合到服务融合、到商业业态融合,大到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小到文创产品的开发,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得到全面推进。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三五”给“十四五”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整合机构、明确思路之后,未来二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会有进一步拓展,会在产品层面、业态层面、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层面有进一步发展。

  中国网:“十四五”旅游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您认为高质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从智库角度,您对全国各地旅游业高质质量发展作何期待?

  宋瑞: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确定的发展主题。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理解。就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少包括四个维度。

  第一个是产业效率的维度。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更高效率的发展。我们投入了同样的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这些要素,所带来的产出更高,就叫高质量发展。过去40多年里,中国旅游发展速度很快,目前规模也很大。但是,我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大量的资源投入、资本投入、低成本劳动力的投入和更多土地投入实现的。“十四五”期间,这些要素的拓展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土地的投入、劳动力的投入,包括资源的投入,规模基数基本已经确定。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得通过创新获得更高的效率——也就是说,同样的投入条件下产出要更高。

  第二个是综合效应的维度。如果说,原来旅游发展更多地是追求经济收益、追求发展速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考虑其综合效应。比如说生态效应,怎么在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承载力前提下实现旅游发展,旅游发展怎么做到更绿色、更环保、更注重生态保护。再比如说社会效应,怎么让更多民众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让更多老百姓从旅游经营中获益,让旅游发展的成果为更多人公平地享有。能够获得综合效应的发展,才是高质量的发展。

  第三个是区域平衡的维度。从区域差异和城乡融合的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不管是旅游经济规模、旅游设施条件,还是旅游管理水平,旅游服务能力,以及当地居民的出游情况,要逐步缩小这些方面的差距。这是第三个维度——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加均衡的发展。

  第四个维度,也是更重要的维度,就是游客满意。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让游客更加满意,旅游舒适度更高,更能够体验到旅游本身的乐趣,更能放松身心、开阔视野等等。套用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就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真正让老百姓说好、游客说好、满意度更高的发展才能称之为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对旅游高质量发展四个维度的理解。

  对比这样四个维度的目标,从各个地方来看,所面临的差距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需要补足的短板不同。我们注意到,目前各地的“十四五”规划都已经出台了,对当地的旅游发展有所涉及。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十四五”旅游规划也会陆续推出。不同地区需要对照高质量发展的不同维度,寻找差距,补足短板,把这四个维度或者还有更多维度综合考虑,来谋划和实现“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

  中国网:新冠疫情常态化之后,2021年中国旅游经济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您将作何预测?

  宋瑞: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旅游朝什么方向走,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就疫情谈走势;二是综合大势谈走势。

  如果仅仅考虑疫情因素的话,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明显的变化。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明显变化是市场结构。我们原来一直是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共同发展。在三大市场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的态势是出境旅游增速很快,入境旅游增长缓慢,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的格局。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间内,都将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当然这并不是说发展入境旅游不重要,或者出境旅游不搞了。而是说,在国外疫情形势还很复杂、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会更加关注国内市场,更加关注国内旅游需求,同时把一些出境旅游潜在需求引导转化为国内需求。

  第二个重要趋势是市场需求。就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加关注自身安全和权益保障,比如是否有相对灵活的退费制度、目的地的安全状况和卫生条件等等。相对于知名度等而言,人们可能对于这些安全因素关注更多。另外,远距离的旅行遇到限制,乡村游、周边游、本地休闲等更加普遍和频繁。也就是说,游客的偏好可能和原来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和目的地,在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要根据游客心理需求和选择偏好的变化做出调整,提供更让人放心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

  第三个明显的变化是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整合。大家在疫情期间已经感受到了,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会更强,尤其是线上对线下的影响更大。原来大家在线上主要的目的是搜集信息、订购机票、酒店等等,现在对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要求更多。从网上博物馆、智能导览、饭店和景区的无接触服务到无人购物等等,在旅游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以上是仅基于疫情常态化的角度来看的。如果从“十四五”背景下去考虑的话,除了高质量发展等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在宏观层面上,对旅游该如何定位。我们常说的旅游业,具体指代的是什么?是产业、是事业,还是产业和事业的综合?实际上,“十四五”期间,除了强调旅游业的产业属性之外,我们认为也应该关注它的事业属性或者社会属性。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呼吁的。再比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格局下,中国能不能探索出一条新的旅游发展路径。这不光对我国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世界也有深远影响。中国目前是全球旅游格局中很重要的一个主体,新的形势下,我们能否探索出一条好的旅游发展路径,对其他国家也有参考或借鉴意义。我们期待“十四五”期间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探索。

  文/伍策  孙玥  尤紫璇

(责任编辑:陈天睿)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