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中的高难度杂技组合“四节人拉肩顶”为新创技巧,在元宵晚会上首次亮相。
杂技可以这样,以文艺形式讲述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故事
杂技可以这样,展现他们的坚定信仰为新中国献青春洒热血
杂技可以这样,用独特的海派杂技语汇完成美轮美奂的舞台呈现
全身涂满金色的四名演员依次向上站立,缓缓摆出“7”的形状,正如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创排的杂技节目《丰碑》昨晚震撼亮相央视元宵晚会。《丰碑》改编自上海杂技团大型红色杂技剧《战上海》的尾声片段,这也是继舞蹈《朱鹮》在牛年春晚上演后,上海文艺院团又一优秀原创舞台作品在新春佳节与全国观众见面。
今年的元宵晚会以“花好月圆元宵夜”为主题,用形式纷呈的节目传递了中华儿女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家国情怀。红色杂技《丰碑》出现在晚会高潮部分,21名来自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的优秀青年演员在4分30秒的节目中展现了七组高难度的杂技技巧,用独特高超的海派杂技语汇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赞歌。有专家这样评点:《丰碑》成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
首创高难度技巧动作,辛勤汗水化作完美舞台呈现
看过《战上海》的观众一定会对最后一幕“丰碑”印象深刻:杂技演员利用高难度的技巧动作组成一座“人物雕塑”,象征着革命前辈追求光明、追求进步、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形象。此时,一只白鸽凌空飞来,安静地落在金色的“雕像”上,这不只是正义之战换来的一派幸福宁静,更代表了对永久和平的向往……每一场《战上海》的演出中,这一高潮都会引发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昨晚亮相央视元宵晚会的独立节目《丰碑》编排上有较大的调整,除保留《战上海》中演员的艺术形象外,技巧动作明显增加,音乐也焕然一新。据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介绍,七组杂技对手技巧中的“四节人拉肩顶”和“女子三人造型”两个高难度技巧动作均为新创动作,此前从未在舞台上表演过,剧组希望用杂技人高超的技艺展现主人公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光辉形象。
完美的舞台呈现背后是主创近两个月的辛勤汗水。今年1月,上海杂技团收到了来自央视的邀约,随即便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整个春节期间主创们都在反复打磨作品,只为这四分半钟精彩绝伦的呈现。演出中的两组新创高难度动作凭借独特的造型尤其夺人眼球——在“四节人拉肩顶”中,第四节演员的起顶与常规的形态有所不同,呈拉肩倒立的形式,在非垂直状态中掌握平衡是该动作的难点,为保证舞台的观赏性,剧组更是选择不佩戴保护绳。“这一新动作既是为央视演播厅的高度量身定制,同时又兼具精神上的意义,旗帜造型让观众得以感受革命前辈坚定不移的理想与信念。”俞亦纲对记者表示。“女子三人造型”则原为体育技巧,底部演员需用一只脚支撑上部演员,对膝盖的承受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大胆突破与革新,绘就海派杂技新起点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由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作的大型杂技剧《战上海》横空出世,作品以上海解放战役为历史背景,通过八个紧密衔接的戏剧场景,艺术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协助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迹。剧目中涵盖杂技、魔术、滑稽等样式,充分彰显了“海派杂技”惊险而富有张力的肢体语汇与开放包容的艺术特色。
《战上海》不仅是海派杂技对红色文化题材的首次戏剧呈现,亦成为中国杂技里程碑式的作品。2020年,《战上海》先后列入文旅部“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庆祝建党百年精品工程”,成为入选三大工程目录中唯一的一部杂技剧。
提到杂技,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大多是各类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似乎与传递浓烈情感的剧本并无关系。然而,就在力图讲述好完整故事的“新马戏”成为国际马戏杂技的创作潮流之际,汇集各方心血的《战上海》以海派杂技从未展现过的全新姿态站上舞台,填补了海派杂技长久以来未能体现的“叙事一角”。主创在开排前大量查阅了史实资料,反复打磨文本多达10余稿,梅花桩、软梯、滑轨倒立等一系列惊险杂技技巧与高潮迭起的剧情相辅相成,舞台呈现则综合了声、光、电、影、景等舞美科技,立体再现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的《战上海》也将以更成熟的面貌登上舞台。“首演以来的两年,我们不间断地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边演边改,进一步融合杂技艺术和叙事技巧,革命前辈的理想和信念深深激励着杂技人的创作,我们用舞台表演这一形式向前人致敬,他们是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俞亦纲说,今年《战上海》将继续修改,预计5月再次开启巡演之旅。
记者 王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