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报告明确指出花溪“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定位是“聚焦建设高质量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而“坚持文化为魂凝聚合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精神支撑”就是对花溪区宣传文化系统的举旗定向,更是号角吹响。那么,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开启花溪高质量文化发展的新征程?
花溪公园。杨小平摄
征程呼唤新军,奋斗铸就辉煌。全区上下应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上来,严格遵照区委对花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文化旅游品质更优”“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等基本原则,以“景城一体、产城互动、文旅融合、休闲度假”思路,“高质量打造产城景文旅融合示范区”,以文化区、文化铸魂,爬梳文化脉络、搭好文化戏台、优化文化品牌、讲好花溪故事,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五张文化名片绽放时代新辉。
苗族芦笙文化。花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爬梳文化脉络,激活一江春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是2035年。同时,区委在全会决策部署中也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十四五”时期,将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培养和增强,用文化魅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文化繁荣发展的春天。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唯一的文化类国家5A级旅游景区,花溪是人们眼中向往的“诗和远方”,花溪的文化底蕴是人们有口皆碑的资源禀赋。近些年,花溪文脉已然在“高标准要求”下悄然“汇集”,呈现出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创意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文化体系。文化产业也依托实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有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3个市级文创园区。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基石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文化赋能,借助平台搭建,持续铺展花溪文化产业版图,拉动文旅、文创、文产等领域点、线、面全面发展,培育花溪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
民俗文化。花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搭好文化戏台,产业大放异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花溪享有“高水平开放”的发展机遇,未来道路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种种问题,所以就要在新平台上找准载体,迎接挑战。未来五年,全区文化提质升级的重要保障就是要牢牢抓住旅游产业与优秀文化深度融合这个载体,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管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化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区级“两馆一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国家长征文化公园花溪段、打造青岩古镇省级非遗小镇、建设板桥艺术村市级非遗小镇、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工程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整合信息、人才、资本、产品、口碑等优质文化资源,持续铺展文化产业版图,在坚实的产业、项目上搭好文化平台。比如,花溪溪云小镇是“集大数据+产业孵化、投融资对接、企业战略咨询、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定制、手游产品研发为一体”的市级文创园区,是花溪区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孵化区,打造了充满机遇与活力的文创平台。去年,它还依托综合平台优势,借助贵州交通广播入驻花溪契机,整合资源,打造出花溪数媒助农创新平台。目前,该小镇已全面实现线上直播带货与线下展示体验,挂牌成立了兼具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网红电商人才孵化、以及旅游集散于一体的“花溪区融媒助农创新示范基地”,搭建起了贵州农业农村经济领域的“短视频+直播”互动交流平台,为花溪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下一步,我们将扩大文化平台搭建,进一步支持景区文创、乡村旅游、文化演艺、户外旅游、山地运动等特色产品开发创新发展,不断延伸文旅产业链,在更高水平的舞台上提升文旅发展格局,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发展。
千人芦笙舞。花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优化文化品牌,讲好花溪故事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标识,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指南针。近年来,在全区的共同努力下,花溪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并在全国及省市平台获奖。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原有文化品牌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重塑或优化文化品牌,激发花溪高质量发展无限潜能。
多彩贵州街。花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是科学谋划精心打造。下一步,我们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区域文化发展,联合相关企业、文化演艺团体打造数台具有文旅特色、展示花溪形象的夜景演出。整合各高校资源,通过推出各类活动,搭建大学生舞台,打造时尚文化品牌。借助播雅书院向优秀传统文化发力,构建中华文化古典教育法系统,向全国展示中华道统传承、学统传承、吟诵传承的“贵州孤本”。联合文化企业举办一批有影响力、有经济收益的文创品牌活动,将“花溪文创”推向世界。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例如在黔陶深挖土窑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建立非遗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在马铃讲好徐霞客古驿道故事,打造“天马系铃”品牌,建设马铃水车坝风情园,通过“一村一品”“一品一业”,高品质推进乡村治理。
采茶。杨小平摄
二是发掘故事广泛宣传。近年来,在花溪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委宣传部不断拓展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成功推出了“花溪之夏艺术节”系列主题活动、“浪漫花溪”全国主题征文、全国文化采风、全国摄影比赛、全国微视频大赛等反响较大的文化活动,创作了《货车帮》《新香》等系列微电影获中宣部及省内外大奖,出版了《浪漫花溪》《抗战中的花溪》等优秀书籍,推出了《云顶欢歌》《周渔璜传奇》《花溪楷模》等广播剧获省优秀文艺作品奖,涌现出阳光社区、马金涛、雷月琴等多个全国文明先进集体、个人。同时,区级融媒体中心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上线“云花溪”app平台、“浪漫花溪高原明珠”微信公众号,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传播着花溪好声音。放眼未来,要讲好花溪故事,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构建大外宣思维,利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宣传报道花溪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优秀做法,讲好各行各业花溪人的动人故事,将宣传的触角伸到车间工厂、田间地头、群众内心,让全国人民看到一个自信、勤奋、美丽、现代、独特、灵动的花溪。同时,还要注重合作共赢,与省市主流媒体合作,与国内外知名媒体合作,与网络大V、知名网站合作,不间断推出花溪新闻、美景、宣传片、公益广告等;要继续加强与喜马拉雅FM合作,系统整理花溪历史、生态、民俗、军事、名人、红色、情感等故事,为“浪漫花溪”代言最美声音;要创新贵阳故事街、多彩贵州出山里、花溪风物等经营模式,挖掘、培育、打造一批有创意的特色农文旅商品,为“浪漫花溪”品牌注入生机。
久安茶园。杨小平摄
三是优化环境加强管理。文化品牌建设,对政府而言,最终是文化体制机制的创建。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快特色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吸纳具有国际化事业的高端特色文化创意人才;要不断完善以能力、业绩、技术为导向的文化人才评价考核机制;要不断释放花溪大学城人才集聚优势,通过校地共学共商共建达成合作共赢;要建立文化品牌建设的激励考核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将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基层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并成为领导干部提拔任命的重要依据;要健全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管理机制,各级各部门形成专门工作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要加大特色文化经费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品牌建设。
牛栏关互通立交桥。花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赓续文脉,激活动能,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站在花溪区建设高质量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关键五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借文化之力激活发展动能,用文化强区的梦想为宏伟蓝图努力“拼图”,奋力谱写“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杨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