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艺术

《我的爱在乌兰塔拉》:唱响红色草原新希望

日期:2021-01-03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王皓

  “姥姥的年糕上,还粘着旧童谣,看着山杏花,就想到外婆桥。那天你的来到,菜也不淡粥也不薄,小日子虽是穷点,却是富情调。”歌曲《我的爱在乌兰塔拉》用娓娓道来的诉说方式开篇,悠扬的唱词,亲切地把人拉进了我省通榆县的一个小乡村。歌曲不仅呈现出乌兰塔拉村的美丽风貌和人文情怀,还将扶贫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和工作成果艺术地展现出来。该歌曲由陈静波作词,杨柏森作曲,在“一个也不能少”吉林省文艺扶贫原创歌曲创作项目中被推选为优秀作品。

  通榆县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有向海、温都两个蒙古族乡。向海蒙古族乡位于通榆县西北,这里的向海红旗村,又名乌兰塔拉村,“乌兰塔拉”还有着“红色草原”的含义。

  为了引人入胜,陈静波第一句歌词就用了巧思。“姥姥的年糕上,还粘着旧童谣。”先把人们拉回到过去的情境中,接着运用对比手法,呈现如今生活的变化。“那天你的来到,菜也不淡粥也不薄,小日子虽是穷点,却是富情调。”深刻描绘出扶贫干部驻村扎根后开展工作的情形。

  歌词里提到的“姥姥的年糕”,是陈静波几经取证的结果。“这里的美食究竟是年糕、米糕还是黏豆包?为了确定,我找了好几个蒙古族朋友打听。”“背过妈妈的背,也想把日月背。”既是实指,也是虚指,生动刻画了扶贫干部对待帮扶对象像对待自己的妈妈一样,给予了耐心的关怀和帮助。

  走进乌兰塔拉采风创作时,当地很多“爱心超市”引起了陈静波的注意。超市里的商品不用钱买,而是用做好事的积分来兑换。扶贫先扶智,原本的贫困村如今环境优美、窗明几净,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提升,扶贫干部的辛苦付出和用心改造,换来了今天美丽乡村的新模样。“爱心的超市里,都把美德往回找。那是向海里的贝,墨宝园的宝。”除了在歌词中表现扶贫工作扎实开展,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绽放出一张张笑脸外,向海、墨宝园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别样景致也被逐一写进歌词,整首歌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创作者对乌兰塔拉的颂扬和赞美。

  脱贫攻坚是全民性的,为了体现出这一点,让不同的人听到这首歌都有所触动,陈静波在歌词中设计了3个群体形象:党员干部、贫困户和普通民众,从不同角度体现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结尾的一句“兄弟姐妹,越叫越是亲热,大梦小梦抱一起,一个都不能少。”更是凝心聚力,表达出人们脱贫致富的志愿和决心。

  为扶贫创作,为人民歌唱。此次参与“一个也不能少”文艺扶贫原创歌曲创作,陈静波觉得既荣幸又有意义。“能够用文艺的形式助力脱贫攻坚,及时发现和讴歌扶贫干部的感人事迹,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是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只‘宅’在家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要为群体而呼,为百姓而作。相信这首歌曲能把乌兰塔拉这个美丽村庄和发生的崭新变化,传唱到更多更远的地方。”(王皓)


(责任编辑:付庚辰)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