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旅游

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保护好“中华水塔”

日期:2021-03-05  来源:青海日报


  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可可西里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普氏原羚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现在的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只左右;

  ……

  当生态保护的亮眼成绩把青海的生态价值和大美颜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今日青海正凭生态之名登上历史发展的舞台。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青海儿女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与时俱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正在向生态文明高地进阶。

  提高生态自觉

  三江源、祁连山(青海片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蹄疾步稳,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稳步推进……从保护生态环境到围绕生态做优生态产业,今天的青海儿女切实提高生态自觉、履行生态责任,用实际行动展现着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时代担当。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腹地,所辖玛多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尤为重要,玛多县委县政府切实把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

  全国人大代表、果洛州委副书记、州长白加扎西介绍,近年来,果洛州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生态立州、绿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提高生态自觉,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时至今日,果洛州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环境质量稳步向好。扎陵湖、鄂陵湖面积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数量增加到5849个,三江源再现“千湖美景”。更值得一提的是,森林覆盖率达到13.4%,分别较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增加3%,这样的成果在高原高寒地区实属不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再到地处黄河岸畔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这座依偎在黄河臂弯里的县城荣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殊荣,这也正是黄河沿岸群众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取得的成果。全国人大代表、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深刻体会到,国家和省上不断加大对黄河及支流治理力度,进而催生了旅游产业在贵德县的蓬勃发展,老百姓也凭借生态保护成效鼓起钱袋子。

  毕生忠认为,随着最严格生态保护时代的到来,要肩负起保护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职责,让三江源生态资源得到更好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展现生态作为

  青海生态战略地位特殊,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重要组成部分。站在青海跳出青海,青海生态安全建设不仅关系青海自身发展,还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今天的青海,已构建起了“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和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实施意见。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已步入设园关键阶段,打破“九龙治水”局面,彻底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关系,不仅成为青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践,更是青海贡献于全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经验和模式。

  进入新发展阶段,时代发展赋予青海儿女更加艰巨的生态保护职责,要进一步深化“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履行责任展现作为,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青海省委主委张周平认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省际协作。还要在充分利用成果,通过开展学术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教育基地打造等方式,积极营造全民建设生态文明高地氛围基础上,设计和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共享利用、科研成果转化及利益分配等机制。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是青海的生态作为,更是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机遇,要突出主要矛盾,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张周平认为,立足青海实际,要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资金短板,希望增加国家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探索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权转让机制,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投入体系。

  当人们尽情享受着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供给时,这是一代又一代人致力保护生态的时代之为,从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到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青海儿女把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作为第一抉择,以“登顶”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发掘生态潜力

  青海生态地位尤为重要、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符合历史潮流、切合青海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近年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战略布局、产业调整等多方面多领域发力,筑牢生态文明发展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为引领,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化肥农药“双减”明显,试点地区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全覆盖、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和农业保险全覆盖,牦牛藏羊可追溯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牦牛藏羊可追溯扩大到30个县2.9万个养殖场,有机监测认证草原面积达到488.4万公顷,并探索建立了“养殖→有机肥生产→种植→养殖”的循环链。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青海省委主委、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舰说,随着“十四五”开局,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青海必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发掘生态潜力,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让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立足于青海农牧业发展优势和短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如一股强劲动力,带着更多物美质优的农畜产品走出去、靓起来。王舰认为,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绿色有机天然的农畜产品,但在生态效益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过程中,要注重品牌打造,让品牌有价值并体现价值,这就需要立足青海发展实际,围绕牦牛、青稞等优势产业打造区域性品牌,也就是“青字号”品牌,推动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品牌就是形象,品牌也承载价值。品牌打造过程必将离不开从政府到企业的一致努力,所以品牌打造的核心就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标准规范,同时还要提高对品牌使用的保护力度,通过一系列制度体系推动“青字号”品牌靓起来,让更多来自青海的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当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成为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时,从提高生态自觉、展现生态作为到发掘生态潜力,青海儿女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鼓与呼、践与行,也必将为青海勇立潮头再出发。

  文/记者 王伟才 李娜 魏雅琪

(责任编辑:陈天睿)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
标签: 中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