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乡村振兴

长江“禁渔令”落地要打好持久战

日期:2021-01-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长江禁渔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工程,是扭转长江生态恶化的关键之举。要持续抓好退捕渔民生计保障,夯实禁捕基础;引导人们主动拒食长江江鲜,稳住群众基础;抓紧补上执法监管短板,打牢能力基础,让万里长江早日恢复生机活力和美丽景象。

  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为期十年的禁渔期,这一举措力度空前。1月5日正值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五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思考长江禁渔如何持续落地见效,兼具历史和现实意义。从禁捕退捕攻坚战转向全面禁渔持久战,要水上岸上一起抓,非法捕捞非法交易一起管,正向激励反向约束一起用。

  长江禁渔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工程,是扭转长江生态恶化的关键之举。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经的长江,鱼翔浅底、豚跃浪涌。如今的长江“病了”,病得还不轻。长江流域渔业资源曾极为丰富,最高峰时占到当时全国淡水捕捞总产量的60%。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目前,长江每年水产品产量不到10万吨,仅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可以说,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

  长江禁渔涉及渔民渔船之多、覆盖区域之广、禁渔时间之长,在世界大江大河中也属罕见。经过沿江省市和多个部门前一阶段的共同努力,禁渔具备了全面启动的条件。截至目前,渔船渔民退捕基本完成,累计退捕渔船11万艘、渔民22.8万人;重点水域退捕任务全面完成,如期实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目标;非法捕捞行为得到遏制,非法销售地下产业链正被斩断。“水是流的,鱼是游的”,进入全面禁捕新阶段后,长江禁渔难度更大,需要巩固拓展前期的禁捕退捕成果。

  要持续抓好退捕渔民生计保障,夯实禁捕基础。有了渔民理解支持,禁渔才有深厚基础;渔民生活有保障,禁捕才能不反弹。大部分长江渔民年龄偏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其他就业技能。一些渔民转产就业的收入比不上捕捞收入,容易心里有落差。渔民们期望参照被征地农民或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政策落实养老保险。财政压力大的地方,可以用“时间换空间”,实行政府补助先缴后补,由退捕渔民参保缴费后,凭相关凭证,分15年逐年落实社保补助资金。

  要引导人们主动拒食长江江鲜,稳住群众基础。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只有管住舌尖上的需求,从源头做到终端禁食,才能杜绝非法捕捞。如果全社会达成不购买、不食用野生江河鱼的共识,形成“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的局面,会有效倒逼“水上不捕、湖里不捞”。要打击非法交易和非法捕捞,推动长江野生江鲜全面禁售禁食,用长牙齿的办法和钉钉子的精神,让销售长江江鲜的餐馆店铺没有立足之地。

  要抓紧补上执法监管短板,打牢能力基础。长江禁渔执法是一盘棋,要有水上问题岸上解决、部门问题综合解决的认识。如今,公安、渔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已建立协作机制,健全水生生物保护、水产品销售、执法监管等工作体制机制。当前,长江禁渔执法监管实践还会遇到诸如法律适用、证据采信及渔获物认定等难点问题。今后还要创造条件,加强渔政执法装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雷达、无人机、船艇系统联动,构建人防技防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

  当捕捞不再成为长江鱼类面临的主要威胁,改善优化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仍有诸多可为空间。禁渔的同时,还要与时间赛跑,减少和规范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实施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开展增殖放流,让万里长江早日恢复生机活力和美丽景象。(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付庚辰)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
标签: “禁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