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拟确定25个重点培育集群 政策、资金、人才多路资源加速集结
“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蓝图酝酿待出
“十四五”时期,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将全面提速。记者22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通过集群竞赛的方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遴选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包括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等。目前,25个重点支持集群正在进行公示。
在此基础上,工信部下一步将形成“十四五”时期全国集群发展的一张蓝图,包括制定实施专项发展行动、支持集群内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政府投资基金支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等举措,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所在地支持细则也进一步明确,围绕资金支持、个税减免、中小企业培育等进一步出台针对性举措,瞄准千亿级、万亿级的规模打造集群发展新优势。
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我国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图景进一步明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针对重点集群,更多支持举措正在酝酿中。记者从工信部规划司获悉,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强链补链,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集群创新治理模式,培育建设专业化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依托市场化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政策作用,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相关集群所在地也紧抓产业升级窗口,锚定“十四五”时期千亿级、万亿级的发展目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南京提出,到2025年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产值突破4000亿元。株洲提出,建成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元,建设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智造中心。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提出,到2025年建成产值突破万亿元的世界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创新活跃、结构优化、规模领先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
创新、人才、资金等资源也将进一步集结。记者了解到,上海集成电路集群“十四五”期间将再投入3000亿元,同时在人才落户、个税减免、中小企业培育、产业基金支持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产业发展。深圳将面向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吸引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全链条资本支持方式。
自2019年启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以来,工信部创新方式,搭建集群间相互比拼的“赛场”,先后通过两轮集群竞赛,最终拟确定25个重点支持集群。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竞赛旨在通过“赛马论英雄”,从不同行业领域内的领先者中,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选出能承担国家使命、代表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让它们去冲击“世界冠军”。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全球创新体系中形成和提升我国国家创新高地的地位。
再次,要处理好产业链和生产链在部门、时序和空间多维度耦合的关系。樊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远远不够,科技创新战略指向、政策要点同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产业经济政策统筹衔接远远不够。科技创新应把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作为优先重点研究选项,经济发展也要力争尽快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形成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相契合并能够良性互动和协同提升的创新模式。
“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立科技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传导,能够高效反馈、联动的体制机制,既注重改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也要着力营造科技创新如何驱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在发展时序、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中,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最后,要处理好创新人才的价值取向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樊杰表示,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创造一切条件,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用好人才。在科技工作者中营造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为核心价值观的科技创新文化,逐步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同时,也要形成不唯帽子重在实际贡献的人才评价指向,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多作科技创新贡献就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多取得成效就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机制。(记者 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