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文化

王阳明直系后裔分布渝黔鲁的前尘往事

日期:2021-05-12  来源:人民之窗

     本文只重点介绍王阳明先生曾孙王先通一脉,上朔王守仁、王正亿、王承恩三代,文献史料及“王学”研究学者早已作了定论,不再赘述,网上偶见个别专家学者发帖,说阳明世系中间断代多加上南明时期的那段历史,疑其已无直系后裔现存于世,鉴于此种观点的谬误推导,根据清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家族历史记载,特作此文,以正视听。

  王承恩长子王先通,字季贯,道号则阳,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四月十日,袭“新建伯”卫戍京师,任前军都督府都督,殁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六日,享年五十四岁,墓茔在浙江余姚禾山,夫人张群飞,乃明内阁首辅张居正第四子张简修次女,生二子,长子王业泰,字士和,道号顺臣;次子王业耀,字竹青,道号绍槐。

  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攻进北京内城,明亡。辽东总兵吴三桂叛明,引清军进入山海关,与多尔衮联合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于今河北临榆县北的一片石,李自成于当年的四月三十日撤出北京城。

  五月初,王业泰、王业耀兄弟才得以扶父王先通灵柩回浙江余姚老家安葬。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派史可法,马仕英赴余姚主持王先通的葬礼,敕准王业泰袭新建伯爵位,业泰泣感帝恩,遂率部效力南明朝廷。顺治二年,在淞江、嘉定、绍兴、临安、嘉兴、安徽各地抗击清军,追歼李自成大顺军,围剿明朝叛军。

  顺治三年,王业泰与清贝勒豪格谈和互不侵犯,此后王业泰和王业耀兄弟二人专于攻打李自成,张献忠部,后转战浙皖、川陕,两湖等省。顺治十五年率部进驻大娄山一线,屯田于黔北地区,在今遵义市横旦山(古名还泰山)白岩屯设都司署,并在七层岩鸡爪笼(今娄山关口)设置指挥卫所,由王业泰长子王贻尚任指挥使。王业耀、王业贤、王贻统、王贻博、王贻盛分别把守黔北各路关口要隘,截断了李自成、张献忠残部南逃通道。

  康熙十二年,王业泰奉旨率兵参战,围歼吴三桂叛军于云贵两湖。十三年进军贵州,安顺大败李本深部,占贞丰州,收复兴义城。十四年占领北盘江流域及安南全境。十五年率部进军黔西南,设大本营于安南卫中所尖山(今兴仁县普茶村)指挥各路军队平叛作战,在普茶设都司署管理地方。十七年任南笼总兵。二十年,王业泰军历经八年苦战,已全歼贵州境内及黔桂滇三省交界吴三桂叛军残部兼任贵州提督,吴世藩败逃云南后病死。二十一年擢升京师九门提督,二十二年擢吏部尚书推辞不就,同年在四川云台山正一道观修道疗养。三十二年病逝于遵义府桐梓县夜郎里十甲地名青山驻军营舍,葬于今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青山村青山湖畔王家湾。

  重庆市万盛区青山湖景区

  雍正八年,朝廷追荐功臣,地方奉旨重修业泰墓,将其夫人綦江守俻鲍淑琼迁与合葬,恩准墓碑铭文为“明末新建伯,南明军将领,大清卫士,王公业泰系浙江余姚人氏,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十八日酉时。追歼李自成平叛吴三桂,转战安徽、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两广、云南等地。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初九日酉时在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夜郎里十甲地名青山驻军营舍因老寿终,享八十岁止矣,同月二十日捧柩。皇清侍赠提督总兵官王公业泰之墓。孝男王贻尚、王贻统、王贻栋、孝女王贻静、孝侄王贻博;孙王志道、王正道、王曾道;曾孙王为举、王为进、王为骄。大清朝雍正八年礼部祠祭清吏司奉旨修建立”。

  重庆市万盛区王业泰夫妇合葬墓

  夫人鲍淑琼墓碑铭文为“吾母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九月十二日卯时,系京师顺天府东路厅通州生长人氏,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四日酉时在重庆府綦江县马嘶坝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同月十四日捧柩。皇清侍赠綦江守俻王母鲍淑琼之墓。孝男王贻尚、王贻统、王贻栋、孝女贻静、孝侄王贻博;孙王志道、王正道、王曾道;曾孙王为举、王为进、王为骄。大清朝雍正八年礼部祠祭清吏司奉旨修建立”。

  王业泰与夫人鲍淑琼双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盗,盗墓贼破碑而入墓穴,陪葬品被盗窃一空。2021年4月5日,王业泰、王业耀两支后裔按照原墓碑文恢复原貌。

  贵州清镇市红枫湖王业耀墓景区

  王业耀,明崇祯十四年到十七年,官湖广都司常德卫指挥使,明亡之后,与胞兄王业泰及全家子侄辈并肩作战几十个春秋,足迹跨八个省份。康熙二十年官安平(贵州安顺平坝地区)粮储道道员;同年改任贵州安笼镇总兵副将,二十一年擢贵西道道员。二十二年病逝于平坝卫屯堡,安葬贵州威清卫白岩(今贵阳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白岩村民组红枫湖畔)滴澄河河岸芦荻哨对面枫香山。此墓保存完整,墓碑虽经壹佰多年风雨,仍能看清碑上铭文。

  贵州清镇市王业耀墓

  以上全部内容,皆来自家传史料文字记载,墓葬碑文经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多次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专家意见......,第二,王正锡先生等介绍的王阳明第五世孙王业泰以后在贵州、重庆一支的繁衍发展脉络,证据链完整,可信度极高,可以作为续修宗谱,补录王阳明第五世以后之谱系的关键依据......”。

  贵州过去地瘠民贫,人烟稀少,境内多为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相对落后,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多年战争的破坏,更是惨不忍睹,经济民生急待恢复,历史上曾有湖广填四川,江西填贵州的移民说法,可见当时川黔两省是何等荒凉。

  威清县志载威清卫地图

  王业泰部队占领贵州全省及四川部分地区,对屯田养军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曾取得过一些实效,战后面对恢复经济,戍边安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一直留驻贵州及川南,亦军亦农,扎根贵州,和当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为贵州的经济复兴尽责尽力,务实亲民的做法深受当地群众拥护和支持,也和当地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土地,过着安定的生活,从王氏聚居的各地村落看,无一不是关隘要津,或土地肥沃,或资源丰富,王氏家族长年战斗建设生活于斯土,感情上早已融于当地社会。鉴于种种客观原因,王氏家族留居贵州重庆两地已成必然。

  王先通一脉分两系。

  1.王业泰系,从清顺治十五年起,王业泰和王贻尚等家人主要集中聚居地在重庆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青山村和贵州兴仁县普茶村。

  王先通幼孙即王业泰幼子王贻栋,于崇祯十七年北京战乱时托其部属田某把王贻栋带至山东避难,此后繁衍生息于定陶县(今菏泽市定陶区)王堌堆村,到清末及民国时期部分族人先后由王堌堆村又迁往周边区域的曹县、民权县、江苏沛县。

山东兖州府总图

  据康熙28年寒食节王业泰长子王贻尚(王贻栋之长兄,两人相差7岁)抄录记载内容如下:胞弟王贻栋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九月初六日,在京师顺天府东路厅通州出生,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王公先通在京师被李自成杀害,崇祯帝煤山上吊京师大乱。家父王业泰忙丧事,托部属兖州府九卿陂(今菏泽定陶境内)人代养。九卿陂人带王贻栋隐居泰山道观。少时在山东清虚观学道,后九卿陂奶妈到清虚观接王贻栋回家,送进县学,后又送进府学,康熙十四年王贻栋官济宁总河道总督书吏,十七年擢清蒲总河总督参将,二十年擢清江蒲河标中军,二十三年擢清江蒲副总河,二十七年任济宁总河总督副总河。配兖州府定陶县教谕张彦士次女张灿花为氏,生五子三女,长曰王继祖、次曰王思祖、二次曰王念祖、三次曰王护祖、五子王卫祖、长女王春花、次女王春芳、三女王春香。第五子王卫祖官贵州普安卫右营守备。

  王业泰之孙王曾道,有在康熙后期回浙江绍兴守祖宅的记载。

  山东九卿陂记载

  清顺治十二年《定陶县志》载

  定陶县教谕张彦士《定陶县志》跋

  2.王业耀系,主要聚居地都在贵州境内,一、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白岩组;二、平坝县十字乡麦翁村;三、织金县化起镇;四、关岭县新铺镇及花江镇;五、兴义市丰都社区马岭口村;六、顶效镇楼纳村;七、纳雍县姑开镇老鹰岩王家寨;八、威宁县猴场乡。

  明末的战乱,王氏的家谱并没有带到贵州,但记载王氏传承及人口增减的文献,业泰一系称之为“生辰薄”,现今仍留存阳明十五世孙王正锡老人处。业耀一系则称之为“小册”,清咸丰、同治两朝,贵州苗乱,“小册”遭到毁损,同治十一年七月,阳明十三世裔孙王嘉琳,根据“小册”的断简残篇,凭着自己和族内老人的回忆,续编成王氏在贵州的第一部家谱。该谱早于阳明旁系“姚江开元王氏宗谱”、清光绪二十九年存本堂刻本和余姚“孝义官人宅王氏宗谱”和光绪二十年王庸敬编纂的“王氏通谱”四十余年。

  目前王先通直系后裔从阳明公起算,传嗣达二十五代,现时散居北京、重庆、贵阳、遵义、郑州、台北、美国加州的族人均出自上述王氏的各地聚居点。不难看出,王阳明直系后裔,王先达一支目前虽未现世,但王先通一支直系后裔,在贵州、重庆、山东三地历史上是一脉贯通的,墓葬、碑记,家族谱牒文字资料都是铁证,只不过王氏家风向来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愿张扬罢了,才有此前断代之说法,只是说明个别学者缺乏严谨的调查研究仅凭一孔之见妄加揣测,至于阳明后裔有无建树,限于篇幅,恕不在此详述。(作者:王道儒 王梅林 王正举)


(责任编辑:李滋泉)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