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游戏

只防监管,不防孩子?新法能否补齐防沉迷系统漏洞

日期:2021-05-25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其中新增的“网络保护”专章备受关注。按照法律规定,6月1日前,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必须全部接入国家层面的实名验证系统。毋庸讳言,此前的防沉迷系统虽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点、游玩时长、氪金充值等方面都设置了明确限制,但这张技术安全网在现实中形同虚设。面对“限玩”,许多孩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同游戏各玩一个半小时;面对“限充”,不少孩子欺负家长不懂,骗来身份证和银行密码消费;还有很多不法分子针对孩子“开挂”,以“破解防沉迷系统”为幌子,诈骗家庭钱财……在这场技术攻防战中,破坏规则者似乎总能找到捷径。到头来,防沉迷系统没防住孩子,只洗脱了责任、防住了监管部门。这种窘境的出现,与游戏公司的各自为政有着很大关系。由于商业竞争,各大游戏公司的玩家数据并不相通,各自的研发实力、资金支持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防沉迷系统在跨厂商、跨上网终端时出现巨大漏洞。作为市场主体,游戏公司将精力花在商业竞争上无可厚非。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某些收益是以牺牲社会整体利益为代价,即便一时赚得盆满钵满,也是不体面、不长久的。这些公司与其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如借助此番实名验证系统全面铺开的契机,与政府部门携手保护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光明正大赚良心钱。将孩子从网络游戏里拉回来,不能仅靠一套防沉迷系统。众所周知,不断设计刺激点,不断给予玩家愉悦感,是绝大多数电子游戏无法改变的底层逻辑。这既可能带来一定成瘾性,又对现代人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有着积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子游戏会像书籍、电影、电视一般,与所有人长期共存。如何甄别电子游戏的质量,如何提高家庭网络素养,如何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这些都是当代家长在教育中不能逃避的问题。帮助孩子从小学会与互联网科学理性相处,才是防沉迷的根本之策。但要看到,“不懂互联网”是许多家长面临的现实难题。知识结构、经济水平、城乡差距等现实因素决定了,家长们的网络素养参差不齐。如何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推动建立家长、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网络素养教育,让家长具备管理和引导子女正确上网的能力,这将是一个长期课题。说到底,强化青少年网络保护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各方都守土尽责,才能根治“游戏沉迷症”。


(责任编辑:陈天睿)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