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北桥寨村,疫情防控突击队的值守队员在劝返居民。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1月13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封闭管控的第十天。
记者穿过几道检查站,来到紧邻小果庄村的北桥寨村。村口的疫情防控值守点,四名工作人员正带领村民登车,现场秩序井然,值守点墙上的党旗格外鲜艳。
中午12时,穿着防护服的边红建从党旗下走过,向着村里一路小跑。远处,准备转移到集中隔离点的村民,陆续朝这边走来。边红建跑上前,接过一名妇女手里的大包行李,扛在肩上,转身往回走。
整个上午,北桥寨村分两批先后转移了515名村民到集中隔离点。边红建这样来回跑了已不知多少趟。
等到最后一名村民上车,边红建总算得空喘口气。坐在凳子上,他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护目镜里也挂满了水珠。“这套装备实在不方便,捂了一头汗,衣服更是湿了干,干了又湿。”边红建说。
“那也总比咱们1月5号那一晚值守强得多吧!”站在路边的陈力搭了腔。他对记者说,村口是个风口,北风呼呼刮,那晚得有零下17摄氏度,裹着棉袄,站在外面浑身上下冻得透心凉。边红建脚上那双女式棉鞋,就是那天晚上被迫换上的。
边红建、陈力同龄,俩人都在藁城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工作多年,这次又一起冲上疫情防控一线。
1月4日晚,他们局紧急抽调了边红建、陈力等10多名工作人员,会同增村镇包村干部、北桥寨村“两委”干部,组成了这支20人的北桥寨村疫情防控突击队,分五班轮流在村口值守点坚守,严防人员出入村庄,逐一检查过往车辆。
由于是紧急集合,边红建他们没时间准备,直接就赶到了北桥寨村。局里了解到情况后,专门派同事把在单位里凑的棉袄、小太阳电暖气等物资送过来,边红建脚上这双女式棉鞋就是跟着这批物资一起来的。
瞅着脚上那双棕色翻毛的高腰棉鞋,边红建说,“这双鞋毛厚、腰高,暖和,这几天晚上值班脚不冷了。女鞋号小,开始有点顶脚,踩了几天现在也合脚了,我还真舍不得脱啦!”
寒冬腊月,户外值守,寒冷程度可想而知。即便是这样,每天晚上大伙儿都抢着到路上值班。“我多在外面坚守一分钟,同事们就能多在屋里暖和一会儿。我们突击队队员们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个个都这么想,没有一个人躲在屋里打过退堂鼓。”边红建说。
13时,北桥寨村的包村干部李贺送来了午饭。跟随他们走进倒班休息的移动简易板房,屋里除了3张床、几桶水和一个小太阳电暖气,就只有每张床上的那件军绿棉袄。
晚上值守精神紧张,容不得半点马虎;白天又要忙着转移群众、在村里巡查,还要给乡亲们运送生活物资。只有中午吃饭的时间,队员们最放松。这些天,边红建和同事们每顿都是简单扒拉几口饭,趁这个功夫给家里打个电话。
第一个吃完饭的边红建,躲在屋外给家里的父母打电话。电话里,老人问了他几次在哪里?他却坚持说自己在单位值班。“我和我哥都是党员,他是警察,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我俩怕老人担心,商量好了都没把这件事告诉他们。”这支突击队里,像边红建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陈力怕妻子担心,直到现在也不敢接孩子打来的视频电话。”
挂了电话,边红建换下了替班的李贺,又上了岗。李贺急急忙忙又去村里组织群众往集中隔离点转移。看着李贺远去的身影,边红建告诉记者,这个小伙子最辛苦,老婆孩子住在鹿泉区,他从1月3日进村后就一直跟乡亲们在一起。期间,先后组织全村2000多名村民进行了4次核酸检测。天天晚上忙到十一二点,还抢着来值守点替大家执勤。
“前天晚上,我俩值班,坐在党旗下,我问他这样撇家舍业后悔吗,你猜小伙子咋说?人家看了看头顶的党旗,只说了一句话‘这个时候咱共产党员不上谁上’。”护目镜里,边红建的眼睛湿润了。(河北日报记者 董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