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传媒

协同创新指数5年增长4倍多

日期:2021-01-17  来源:北京日报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0)》发布——

  协同创新指数5年增长4倍多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0)》(以下简称《指数》)。北京大学首都发展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介绍说,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6.18增长到80.99.增长了4倍多,“说明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6年起,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开始对京津冀协同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2019年7月至今,课题组开展了《指数》的研制。《指数》从京津冀整体、三省市和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三个空间层面分别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指数包括创新能力、科研合作、技术联系、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重点测度分析了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发展趋势。

  测算结果表明,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6.18增长到80.99.增长了4倍多,说明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京津冀创新能力指标从2013年的3.01增长到2018年的15.11.增长了4倍;京津冀创新环境指标从2013年的0.64增加到2018年的18.05.增长了28倍。从三省市情况来看,北京的协同创新指数从59.96增长到86.24.在三地中增量最多,体现了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天津的协同创新指数从33.07增长到36.96.河北的协同创新指数从7.81增长到19.88.取得了明显进步。

  李国平告诉记者,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表现出以下亮点。第一,京津冀创新投入全国领先,北京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与高端人才聚集方面成效显著。京津冀创新产出大幅增加,北京的高水平论文、高质量专利、标志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原始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京津冀三地间科研合作大大加强,科研合作网络密度从0.769增加到0.885.形成以京津为主轴、京保石为次轴的网络结构。第三,京津冀三地间技术合作网络日益完善,从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三地合作专利数量从5819件上升为8673件,增长了49%,其中与廊坊、保定、沧州等周边地区的技术合作增长趋势尤为明显。此外,北京与天津、河北的技术交易项数及成交额均快速增长。第四,三地跨区域产业活动更为活跃,北京产业外溢效应明显。2018年末,京津冀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达到1.6万家,比2013年末增长180.2%;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1.2万家,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五,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京津冀高铁网络建设进展顺利,“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在全球网络中的要素汇聚能力。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北京成为全国科技服务高地和全国双创引擎,独角兽企业占全国比例近四成,国家级众创空间位居全国第一,为京津冀创新创业提供了大量服务支持。(记者 李如意)


(责任编辑:王福健)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