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党建

牢记青春使命,传承红色精神

日期:2021-07-15  来源:人民之窗

7月13-14日,河南师范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团来到“人工天河”——红旗渠,去学习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人,筑壮魂

首先来到的是红旗渠的代表性工程——青年洞。青年洞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之一。我们一行人走在渠壁上,看到仿若鹰嘴的鹰咀山、地势险恶的虎口崖、单薄简陋的神工铺、仅容一人通过的一线天,看渠水从洞中流出,我们明白那不仅仅是一泉水,更是一家一户的生的希望。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十年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十年的功力与汗水、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十年的追梦与收获,完成了被誉为“中国水长城”的伟大工程,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林县人民用水的难题。

访英雄,悟精神

为了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我们对坟头村、北杨村等村庄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通过走访,我们有幸与当年修渠者原维斌老先生进行了交流,老先生今年79岁,在十七岁时就亲身参与到红旗渠的建设当中,在修渠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吴祖太和李茂德同志的牺牲,说到这段经历时老爷爷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煎熬,他们的生活也非常艰苦,因为缺水他们只能喝用石灰水澄清后的黄河水。最后原爷爷也给我们寄语: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除了那些在前线修渠的英雄们,还有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后勤保障工作者,范有朋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当时他是指挥营里一名医生,因为没有粮食,人们只能吃树皮,挖野菜,很多人误食了有毒的野菜换上了浮肿病,还有点炮员在检查回头炮的时候被炸伤时,他都参与了救治。他讲起当时一位颇具智慧的农民工程师——路银。用盆子和板凳制作了一个水平仪,准确测量出八千米长只有一米落差。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以集体智慧和力量写就的一段有形的中国历史,它启迪我们实现梦想需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难的胆识,敢挑重担、敢负责任的勇气。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传承红旗渠精神,奋进新时代。

(通讯员:付康康  图文:王雪莹  王涵)


(责任编辑:原野)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