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今年5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分别赴内蒙古、吉林、湖南、四川、云南、青海等6个省(区)开展检查。
检查组指出,畜牧法在各地各部门得到了有效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但我国畜牧生产方式总体上还比较粗放,产业体系还不完善,疫病防治和养殖污染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绿色优质畜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稳产保供压力巨大。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亟待加强
“我这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 吴买生自豪地对检查组说。
吴买生是湖南省湘潭市农业农村局一名研究员,从事沙子岭猪的保种选育工作37年。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他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展多项技术研究,致力于保护与开发沙子岭猪这一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的遗传资源。作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沙子岭猪资源场主要承担沙子岭猪资源保护、湘沙猪配套系育种等工作。
检查组了解到,农业农村部组建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负责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目前国家级保护地方品种有159个,各地依法确定省级保护品种260个;建成国家级畜禽保种场167个、保护区26个、基因库6个,各地共设省级保种场(区、库)458个……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正有序开展。
畜牧法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检查组发现,这条规定的落实亟待加强。受国外引进品种冲击、地方品种开发利用滞后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国超过一半的畜禽地方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18%的畜禽地方品种处于濒危和濒临灭绝状态,如宁夏中卫山羊核心种群存栏已不足3000只,青海全省存栏八眉猪种猪仅500头,保种形势极为严峻。
检查组还发现,法律关于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规定尚不到位,主要畜禽品种育种存在体系不完善、新技术应用滞后、育种投入不足且缺乏持续性、主要疾病仍未净化、地方特色畜禽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共性问题。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丰富,具有繁殖性能好、适应能力强、肉质品质好等特点,但由于缺乏保护和开发利用,品种性能不断退化,存栏数量锐减。湘村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莲向检查组建议,大力开发我国地方猪种资源。“政府应加大引导,着力培育消费市场,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支撑,培育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优良品系,推动我国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检查组强调,落实畜牧法关于对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品种选育、优良品种推广使用等规定,依法支持畜禽种业振兴。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坚持原位保护与异地保护并行、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护并举;加快推进育种创新攻关,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畜禽育种大数据平台和国家遗传评估中心,为全国畜禽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持;培育壮大国内育种企业,充分发挥种畜禽站和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在畜禽扩繁和良种推广中的作用。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升
“一要保证长得快,二要保证长得好,三要保证长得安全。不能乱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好品种、好质量、好方法,才能养出好的猪、鸡、牛、羊。”5月31日,检查组在一家公司边了解畜禽饲料加工和农产品加工情况,边叮嘱公司负责人。
检查组仔细翻看日常监管资料,这里既有每天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记录,也有规模养禽场采样及相关信息调查表,全部都显示“合格”。
检查组了解到,目前,质量安全监管日益强化。各地各部门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种畜禽质量、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畜禽交易与运输的监督管理,确保畜禽产品安全。2020年,全国饲料、兽药投入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1%,5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全国生鲜乳违禁添加物已连续12年保持“零检出”。
但检查组也发现,我国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着饲料供给不足、养殖用地难、环保压力大、畜产品加工流通发育滞后等突出问题,影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亟须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科技部在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随着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技术研发,建立从源头治理到终端追溯的监控体系,加快畜产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创新和应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检查组建议,贯彻落实好畜牧法关于支持畜牧业发展、培育畜牧兽医人才、财政金融政策、保障畜禽养殖用地、扶持畜禽批发市场建设等法律规定,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完善扶持政策,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组织化水平。
畜牧业绿色发展应依法落实
检查组所到之处,无论是在规模养殖场、畜禽屠宰场,还是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场所,都可见悬挂和张贴的畜牧法宣传标语。
此次执法检查,除了常规检查以外,为增强检查实效,还随机进行了抽查。
5月29日下午,抽查小组在丘陵山地驱车颠簸近2小时来到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一家种养专业合作社。这里存栏65头肉牛。
如果不说,还真不知道这是一家养牛场。一眼望去,果树林立,环境优美,没有一点异味。
“你知道饲料中不能加哪些东西吗?”
“瘦肉精、三聚氰胺……”面对抽查小组的提问,合作社理事对这些违禁品一一道来。
“你们要严格控制,千万不能添加违禁品。”抽查小组现场叮嘱。
只见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挂有一个标牌,相当于牛的“电子身份证”,可以跟踪溯源。
接着,抽查小组又来到牛圈查看牛粪处理。听理事介绍,这里的牛粪通过直接发酵,可用作有机肥料种果树。“你们看,对面山上的果树都是用的这种肥料,长得好咧!”
抽查小组对这种种养结合的方式很赞赏,“这符合环保的理念。”
6月2日,检查组在湖南长沙宁乡花猪养殖示范场,通过视频了解现代化养猪。这里设有隔离舍、公猪舍、保育舍、育肥舍及配套用房,全部实现了闭环的全自动、高智能、达标排放。从猪舍到猪场,再到外围,严格区分净污两条道,进行功能化分区管理。依托智能化设备、自动化测定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人员无需进场,通过远程管理,就可对猪场经营管理的数据了如指掌。
检查组所到的生态农业公司,大多坚持生态绿色的理念发展生产,对养殖粪污进行了有效利用,实现生猪生产和生态环境同步协调发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养殖环保压力仍较大。目前,全国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38亿吨,综合利用率仅70%,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有的地方养殖环境越来越差,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容量达到极限;有的地方片面强调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一刀切”划定禁养区,甚至出现“一禁了之”“一关了之”现象。
检查组强调,要依法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提升畜牧业生态服务功能,突出绿色发展导向,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律对禁止在特定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都有明确规定,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推进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并重,促进种养结合,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