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家孩子个子不高?”“15岁了,还能再长吗?”每到暑假,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到处“寻医问药”的高峰期,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长大个儿”。虽然生长发育是自然天成的事儿,但只要摸清规律,不失时机地加以干预,也能够锦上添花。
生长发育男女孩有差别
无论是身高超常的巨人,还是异常矮小的“袖珍人”,其出生时的身长都是大约50厘米左右,差距再大也不过3至5厘米。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头2年里,生长速度较快,1岁时可长到75厘米左右,2岁时可达到甚至超过85至90厘米。这是出生以后,人体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时期。
一般来说,2岁时的身高是成年身高的一半。此后,男孩、女孩就进入了平静的儿童时期。在相对漫长的儿童期内,生长速度较前放缓,每年匀速增加5至6厘米(除非受到疾病影响),直至11至12岁时迎来青春期。
这个时期,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生长再次提速并向成年身高的终点作最后冲刺,俗称“蹿个儿”。正常青春发育的时长持续约3至4年时间。随着青春期发育的进展,身体长骨生长板出现老化,生长速度又逐渐减缓。最后,骨髄闭合,生长终止,达到个体一生中的最大身高——成年终身高。
这时,一个人的身高就此“封顶”,将不再增加。从青春发育开始到骨髄完全闭合,男性大约生长30厘米,女性大约生长25厘米左右。
青春发育开始前,男孩女孩的生长过程基本相似。但女孩青春发育普遍比同龄男孩大约早1年时间,因此,女孩青春发育起始时所获得的基础身高,比男孩矮6至7厘米,又加之青春发育“蹿个儿”时获得的身高比男孩低5至6厘米,故最终呈现出:成年人群总体女性身高比男性身高要矮12厘米左右的生理现象。
过早发育可导致身材矮小
青春发育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当个体长大到一定的体块,能量聚积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触动人体内神秘的、至今仍还不十分明了的“青春发育的开关”。
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观察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当时的大部分英国女孩体重只有在达到了48千克左右时,才会岀现青春发育启动。这一青春发育的“体重门槛”效应,反映出的正是青春发育与能量聚集高度相关的本质;反之,发育也能促进生长。
正常青春发育或性早熟时,会伴随生长的明显加速。临床上常见的性早熟患者,其一生中的身高轨迹与正常人唱反调的原因是:由于异常过早地受到性激素的作用,生长不合时宜地提前加速,于是出现“鹤立鸡群”的高个儿童现象;性激素促逬生长的同时,又促进骨骼成熟,使性早熟个体的骨髄在2至3年内快速闭合,提前终结生长,过早地达到了成年终身高。
未经治疗的性早熟儿童成年后,往往出现令人沮丧的“矮大人”结局。家长朋友切不可因自己孩子生长超常加速而沾沾自喜,应高度警惕,并排除性早熟的可能。
骨龄是判断生长发育“金指标”
树有年轮,人有骨龄。骨骼奠定身高,基因和激素调控骨龄。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龄与之相匹配地增加,年龄与骨龄哥俩牵手并行。但年龄与骨龄也常闹别扭,岀现兄弟俩“分道扬镳”的状况。
性早熟患者,骨龄常明显超前。尽管其实际身高按年龄来看,明显高于同龄人,但若按其骨龄来评估,则身高又常常落后;青春发育延迟或性腺功能低下症患者,其骨龄往往滞后数年。
需要注意的是,当年龄与骨龄脱节、不相一致时,骨龄是准确判断生长潜力和发育状态的“金指标”。只有这样,家长们才不会因孩子不合时宜地过快生长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孩子身高暂时落后就垂头丧气。 视觉中国供图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伍学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