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环保

守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日期:2021-07-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这里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人为或者自然的扰动都可能产生不可逆的破坏性作用。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在赴西藏考察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强调要站在保障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高度,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出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四年之后,“草”被纳入生命共同体。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此次西藏之行,这一生命共同体理念又增加了一个“冰”字,这与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特殊针对性。从“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念进一步丰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的体现,也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引。

  坚持系统观念,汇聚治理保护合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了瑰丽多彩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复杂庞大、各元素相互交织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只有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才能真正形成系统性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推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从全局出发寻求治理之道,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在污染防治中,各地应加强协调联动,不同部门之间应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要注重制度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坚持保护优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青藏高原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

  要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确保发展不超载、底线不突破。要坚持规划先行,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把握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全国各地正在面对的重要命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关键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找准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责任编辑:李佳萦)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