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玩剧本杀。
谁能想到曾风光无两的KTV如今难以为继,继狼人杀、密室逃脱、VR体验之后,在2021年,剧本杀成为城市社交娱乐“新贵”。
眼下,剧本杀被消费者宠爱、经营者看好,扰动着影视戏剧行业资源,资本跑步进场也不意外,似乎所有的力量都在成全它的起飞。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普通人也可以体验的“人生如戏”?
2021年的夏天,既是剧本杀行业的火热之夏,亦是大浪淘沙,洗牌迭代之夏。当下剧本杀行业内的产业链条已然分明清晰,作者-发行-展会-店家,这四个产业链条上的环节,正各自面对着当下行业内部趋势变化带来的影响。
剧本杀的编剧有点不一样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剧本杀是一条更加自由精彩的创作之路。不像传统的小说和网文写作那样,动辄耗时一年半载;也不需要像创作影视剧本需要平衡各方意见且上线周期漫长。靠一个优秀的剧本杀作品获利数百万,早已是行业内部认可的神话,而超级口碑作品如《年轮》的后续影视版权收入更是令作者和发行振奋。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一个尚处于草稿阶段的剧本杀,只要在某一方面有亮点,就足以令许多发行趋之若鹜。
尽管如此,就像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壁垒,剧本杀创作对于编剧也有独到的要求。
首先,与传统的影视甚至文学作品不同,传统创作者所擅长的将冲突集中于C位角色身上的技巧,恰恰是剧本杀创作者需要反其道而行之的——作者必须兼顾游戏中每一位玩家的感受,力求使每个人在事件中的戏份相对均等,或通过不同的视角立场看待事件,或通过不同的选择分支改变事件。如果剧本中出现过多的边缘角色,则一定会遭到玩家的诟病。
其次,作为一种游戏脚本,剧本杀剧本中的故事必须能够令玩家有足够的动力去主动推进游戏进程。发行商“烤生蚝剧制”告诉笔者,他们最喜欢的是具有游戏策划或桌游设计思维的作者,因为这一类作者能够搭建出清晰的游戏流程,建立起有效的奖惩机制,制造出“全程高能”的游戏体验,而这一效果的最终实现又与作者对叙事的把控能力息息相关。
最后,一个剧本杀故事与一般的剧本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一个独特的“核诡”(核心诡计)。不论是一个精妙的作案手法,还是一个独到的世界观,一种别样的信息呈现方式,成功的“核诡”总能让玩家在直面真相的那一刹那感到头皮发麻。而创造“核诡”能力的高低,正是当下剧本杀市场对一个作者价值评估的绝对标准。
大腕纷纷杀入剧本杀
一方面,新作者们在为创造出精彩的“核诡”绞尽脑汁,另一方面,许多其他领域的“大神”作者也开始进军剧本杀界进行“降维打击”。写作过《死亡通知单》系列小说的著名悬疑作家周浩晖创作的科幻题材剧本杀《2026》,本身就宛如一部内容浩繁的小说,光是主持人手册就有150多页,游戏的结局也多达50多个,除却容量,作者的文笔和知识储备也令一般的剧本杀作者望尘莫及。而著名作家如马伯庸、刘慈欣等人创作出的IP故事,也已经在被改编成剧本杀的路上。曾参与《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编剧北辰在成为专职剧本杀编剧之余,更是深入剧本杀行业,身兼监制、发行、多家剧本杀店的老板等职位。
头部作家已经拿到了剧本杀行业的大蛋糕,而普通作者的收益仅能维持温饱。然而这仍旧挡不住许多新手蠢蠢欲动的入行之心。为迎合这一需求,市面上的剧本杀写作训练营如雨后春笋,不菲的培训费用昭示着日益增长的行业红利带来的诱惑。尽管当前市面上的剧本也不乏抄袭、“缝合”之作,但值得庆幸的是,真正的好作品总能在市场上获得口碑和商业的双丰收,这对于真心热爱创作的作者而言,无疑是灯塔上的明光。
三头六臂全年无休的发行
剧本杀发行是真正的全年无休。尽管在与作者的合作协议当中,作为剧本承制方的发行商会拿到较大的利润份额,但发行的辛苦也数倍于作者。
一个剧本杀初稿的完成仅仅是产品落地的开始,发行的工作内容类似于影视行业中的制片人,负责将相关资源整合之后对外输出。从对剧本基础内容的选择,到对半成品内测修改,对接美术完成产品实体化,通过参与展会进行公测、宣发和售卖,在剧本正式上架后负责发货和售后答疑。大量工作有时候仅由2-3人的发行团队即可完成,每个发行都必须做到“一专多能”,方能“各显神通”。
许多著名的发行工作室都是由成名作者创立的,他们会将自身的喜好和擅长的类型延续到工作室的其他作品中,打造出差异化的品牌基因。例如创作出机制阵营类经典《刀鞘》的作者老玉米所开办的老玉米联合工作室,其后续出品《兵临城下》《梅芙萝尔号》亦是种子选手。同时,即使多家发行身处同一赛道,也可借由对类型内部风格的细分吸引到“铁粉”。如出品过《年轮》《余香》《面剧》等作品的天津剧盟侦探推理社,就以掺杂着大量数学题和严密的逻辑流诡计为特色,成为硬核玩家心中“永远滴神”。而出品过《雾鸦馆》《漓川怪谈簿》《死者在幻夜中醒来》的灰烬工作室,则热衷于加入“变格”(超现实的奇幻、科幻设定)元素,玩家需要大开脑洞方能推出真相,推理之余还能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
不过,大作者和大发行毕竟是少数,在业内诸多作者尚处于成长期的当下,规模较小的发行也都在“投石问路”阶段,会选择同时开发几个不同类型的剧本项目,紧跟市场随时调整作品方向。每部剧本杀作品的平均创作周期大约在三个月左右,一旦进行中的剧本项目因为种种原因难以为继,则已经付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便无从收回。在新发行不断试图入场的当下,团队之间的比拼容不得半点资源的错耗,因此许多发行已经开始尝试组织进行流水线化的剧本生产,将“架构+编剧+写手”组合成创作团队,以提高创作速度,增强竞争力。
或许,当发行与发行之间开始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合作时,行业又将会迎来下一个全新的局面。
展会多到爆 “首车”最重要
2021年下半年的剧本杀展会数量已超出整个行业的想象。过去每一两个月有一次,现在每个月甚至同月同城出现多家展会已不新鲜,2021年下半年将有十余场展会在各大城市举办。发行方带着尚未发售的作品在展会上进行公测,有试玩意向的店家会选择性“上车”,通过体验感来决定是否购买剧本。有时一个新本会成为“爆款”,进而一车难求,店家抢破头;有时“首车”口碑没能发酵良好,剧本在接下来的几天无人问津,只能等待后续修改再战。由于能否树立口碑往往取决于“首车”的效果,故而有些发行会组织“本托”,在首车上大肆吹嘘,将前来体验的店家唬得一愣一愣,直到成品到了店里开给顾客,才觉得好像哪里不对。不过最近这种情况已经较为少见,更多的是店家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苦恼到底要上哪一车——体验剧本对体力和精神都是不小的消耗,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体验三场。
当前的剧本杀作品从发售数量上可以分为三类:盒装本,通过网售渠道就可以买到;城限本,每个城市只有三家店铺能拿到授权,玩家想玩只能去相应门店;独家本,每个城市只有一家店能有授权。盒装本的价格是固定和透明的,而城限本和独家本单价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一般来说,展会就是店家们抢夺限定本授权的战场。
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将举办剧本杀展会当做新的“城市名片”,用以聚拢人气,开掘新的合作方向。今年暑期,文娱兄弟行业如电影节、桌游展等也纷纷将剧本杀展示体验和颁奖环节纳入日程当中,各个行业与剧本杀行业的接口正在生成。
每月100家店倒下 又有110家店开起来
截止到7月底,北京已经有2000多家剧本杀店,而成都也已经有1000多家。随着暑假的到来,线下剧本杀门店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或许极少有人能意识到,繁荣和洗牌正在同步发生。今年上半年,剧本杀门店的倒闭率达历史新高,闲鱼上“闭店甩卖”的盒装剧本层出不穷。然而,新店仍在不断涌现。用某店家的话来说,“每个月都有100家店倒下,又有110家店开起来。”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开剧本杀店是一件门槛低、回报快的好生意,然而真是如此吗?
看似简单的剧本杀门店生意,从店面选址、人员培训、日常客源维护、选本乃至引流,处处“有机关”。剧本杀的本质收益模式是时租场地,一家店面的容客上限是固定的,一个房间一天至多只能开三场,而每一场顾客的游戏体验和给到的反馈评价,都会影响到店面的流水和口碑。如果不能摸清周边顾客的需求和喜好并匹配性地修正店面定位,不能进行周期性的剧本更新,不能培养乃至挽留住优秀的DM(剧本杀主持人),店家初期投入的成本便会缓慢流失,甚至没回本就倒闭。
在展会上取得“城限本”和独家剧本授权,并将其吃透开好,是一家店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取得良好的演绎效果,DM通常会提前一周甚至半个月进行“装本”(学习剧本),依据现有资源对剧本内容进行微调,动用多个甚至数十个NPC(指非玩家角色),甚至有时整个店会进行“清场”只为开好一个本。不过,一家店仅靠盒装本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这并不是说店里的本越多越好,而是要靠DM把有限的本展现得无懈可击,才能引来足够的回头客。
维护已有客源的同时,聪明的店家也在不断寻找着新出路。例如承接团建单,或与其他线下场所(如私人电影院)合作,拓展剧本杀游戏的应用场景。同时,通过与美团、抖音、小红书等上下游平台合作进行引流,已经成为每位店家的必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