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传媒

新时代影视创作何以长足发展

日期:2021-07-31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蕾

  在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银幕荧屏刮起一股红色热潮。电影《革命者》《1921》,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百炼成钢》《理想照耀中国》等优秀作品轮番登场。为了看片追剧,一家三代一起走进电影院,习惯用手机移动观看视听节目的青少年坐到了电视机前,连一向挑剔的网友也不惜溢美之言——“这批重大主题创作真上头”“原来革命历史人物这么可爱”“这部作品有续集吗?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这批重大主题创作所取得的反响已经超越了影视艺术领域,成为全社会讨论的公共话题。而这只是十八大以来影视创作高速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影视业捷报频传。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获得204亿元票房,跃居全球第一票仓。今年元旦档、春节档、清明档接连刷新档期历史票房纪录。如果说以前刷新中国电影市场纪录的时间间隔是论年算,而今则是“日新月异”,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就能被改写一次。在与进口大片的激烈竞争中,国产电影蹄疾步稳,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样式和市场路径,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绝对主力。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排名前十的均为国产影片,总票房超过120亿元,占全年总票房的六成。一路飙升的数据说明,中国电影业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剧集创作所取得的成绩也颇为可观。艺术质量精湛、思想内涵深刻的电视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中国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播出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不只荧屏上好戏连台,随着网络文艺迅速崛起,网络剧也异军突起,和电视剧一道,构成大屏小屏齐头并进、多元类型争奇斗艳、长剧短剧交相辉映的创作局面。越来越多国产剧集带着精彩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以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剧集已成为当今中国影响大、覆盖广、受众多,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文化形态之一。

新时代影视创作何以长足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影视界出现热情高涨、奋发有为、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生动局面。图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拍摄现场。资料图片

  人们不禁要问,市场环境和媒介生态变幻莫测,受众欣赏水平和审美取向日益提高,中国影视业何以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丰硕成绩?我想,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影视发展指明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但市场经济大潮带来了充沛资金和先进理念,也裹挟着商业思维、资本逻辑。部分从业者陷入认识误区,遭遇发展瓶颈。一时间,抄袭模仿、调侃崇高、搜奇猎艳、低级趣味、胡编乱写、炫富摆阔、脱离现实等问题频现。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紧接着,党和政府谋篇布局,精准施策。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2021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决策部署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创作进行科学调整,激发影视界形成热情高涨、奋发有为、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生动局面。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成为业界基本共识,使创作有了源头活水。近年来,“深扎”的创作风气盛行,无论是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厂学校,还是地震灾区、抗疫一线、边关哨所,都能看到影视工作者的身影。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主创团队,多次深入武汉抗疫一线体验采访,与角色原型进行深入交流,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和影像。作家欧阳黔森2017年一年里有300多天都泡在遵义市花茂村采访,写出了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又改编成电视剧《花繁叶茂》。影视工作者不仅“走了进去”,还“沉了下来”“融了进去”。电视剧《经山历海》在故事背景地山东日照实景拍摄,饰演石屋村村支书刘贤达的演员秦焰和老乡打成一片,苦在一起,乐在一起,和真的村支书没有两样。即使不在摄像机前,村民也亲切地称他为“老书记”。从“身入”到“心入”“情入”,影视创作以积极介入生活的态度实现了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同频共振。有的观众看完电影《红海行动》《战狼》,萌发了报名参军的想法。有的观众被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打动,决定回乡创业,献身乡村振兴事业。影视工作者这样贴近大地的耐心聆听,为影视创作注入了灵魂,反映人民心声、时代脉搏,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故事情节饱满生动、情感抒发真挚感人的精品力作你方唱罢我登场,持续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再次,影视工作者用作品的品质说话,以精益求精、踏实苦干、安于寂寞、持之以恒的姿态诠释匠心精神,为影视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为了塑造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人物形象,跑遍了他们生前的全部足迹。巩俐为了演好电影《夺冠》中的郎平,一直跟随郎平到处比赛观摩,拿着本子把郎平的神情和姿态都记录下来,比如按眼镜的小细节、干练的语气。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演员们在拍摄“冰雕连”的戏份时,在雪地一趴就是两小时,有的人冻得爬不起来。正所谓,吃下创作的“苦”,才能品尝到被观众认可的“甜”。这些作品播出上映数月后,与剧情相关的关键词仍时不时登上热搜,在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中收获了感动。总结近年爆款影视作品的创作经验,无外乎勇敢创新的探索、数易其稿的执着、废寝忘食的辛苦,乃至为一个细节争执不下的执拗,为选用何种技法思量再三的苛刻。正是这些不懈努力,助推中国影视创作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伟大跨越。

  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影视创作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和鲜明印证。新一轮媒介革命已然开始,互联网发展、媒体融合给中国影视创作带来深刻变革。影视从业者应该再接再厉,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上下功夫,用更多优质作品为“中国如何由影视大国向影视强国迈进”的时代命题做出回答。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30日 15版)

(责任编辑:李佳萦)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