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环保

广州从“离水远点”到每日巡河

日期:2021-08-04  来源:广州日报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近年来,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鼓励各区各部门在遵循中央顶层设计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持续推出一系列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改革创新成果。今起,广州日报推出“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我们闯创干”之《改革者有一套》全媒体系列报道,聚焦广州市第二批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清单,通过剖析亮点项目,对话改革先锋,提炼宝贵经验,凝聚创新锐气,深入展现全市上下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努力打造更多“广州改革品牌”的生动实践。

  数说

  广州河涌治理

  目前,广州市共有民间河长8811名,其中党员河长3867名、企业河长232名、学生河长188名、志愿者河长3599名、热心市民河长925名。

  截至2020年,广州全市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13个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

  2020年,广州市共新建污水管网7781公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约769万吨/日,位居全国第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除署名外)

  广州经验

  探索建立河涌治理政、企、村合作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金参与的模式,多渠道筹措河道建设和管理资金。由政府主导河道治理工程,企业承担河滩绿化建设与后续养护费用,发展生态经济产业解决河道管护费用,减轻财政压力。同时,依托行政村党组织,积极发动村民配合提供施工走廊,支持项目建设及水系环境整治,实现政、企、村多方共建共治共享。

  全局扫描

  开门治水 人人参与

  因水得城,依水而建。一条珠江穿城而过,上百条河涌汇入广州,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广州历来高度重视治水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的新河浦涌和沙河涌整治,到20世纪90年代的珠江截污,再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和亚运治水,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自全国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广州治水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如今广州探索出源头治理、河长制、智慧水务等一系列河道治理措施。

  “开门治水、人人参与”是广州治水的一大特色。广州在原3030名四级河长、828名四级湖长、3296名自然村河段长的五级河长体系基础上,向上延伸设置9大流域市级河长,向下延伸对全市19660个标准网格设置了网格员18416名,发挥一线“岗哨”作用,形成了多级治水体系。

  案例剖析

  从三方共治到三方共享

  从高空俯视从化生态设计小镇,群山环抱,鸭洞河在其间缓缓流淌。“以前是与水对抗,现在是人水和谐。”站在从化鸭洞河边上,从化区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戴新隆说。

  用塘尾村村民朱建英的话来说就是:从前只要一下暴雨,鸭洞河的水就会漫上村庄,最深的那一次,人在屋里,水能浸到膝盖。村子傍水而建,这条流经家门口的鸭洞河也给村民带来不少烦恼。鸭洞河发源于山上,汇入流溪河,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水文特征导致河流逢暴雨天必水浸街;湍急的河水也让附近的村民操了不少心,总叮嘱小孩要离水远点。

  2018年,伴随着从化生态设计小镇的建设,鸭洞河的治理工程启动。结合“五位一体”和政、企、村合作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进行河道治理,如今,鸭洞河防洪排涝等基础功能萎缩的问题已得到解决,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沿岸碧道加上嵌入式的亲水驳岸成了小镇一道特色风景,这条流经家门口的河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聚集地。沿着一河两岸,以生态设计为主的企业依次落建,依水而建的村庄因水而繁荣起来。

  原始河流变生态小镇“迎客厅”

  2018年,从化建设生态设计小镇。政府主导启动鸭洞河治理工程,统筹10.6公里河道的上下游、左右岸资源,首期投入2000万元进行整治。

  鸭洞河的治理引入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综合系统治理概念,“五位一体”开展河道治理。针对山区河流的水文属性,从化从鸭洞河约1公里的河道里清出了6万多立方米的沙土,之后又加高了堤岸,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还对河道的堤角做了护角处理。此外,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以水为链,以碧道为纽带,串起从化区的特色小镇。

  水清了,河堤固了,防洪的标准也提高了。“河道治理是一时的,河道管护是永久的。”戴新隆说。在治理河道过程中,如何让这条河持续发展下去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时,企业和村民就成了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坤银泰铭集团是生态设计小镇的运营方,它主动承担起鸭洞河的管护责任。该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前期主要在河岸景观微改造上发力。在充分考虑人类亲水天性的基础上,集团投入了2500万元实施河道景观微改造,规划建设占地120万公顷的生态公园,“嵌入式”建设亲水驳岸、湿地栈桥、文化长廊等10余个景观节点,将一条原始的河流打造成生态设计小镇的“迎客厅”。今年,鸭洞河的石头滚水堰受到破坏,生态设计小镇运营方主动出谋划策,重新修建了一个更坚固的块石水陂。

  在河道治理后期,生态设计小镇运营方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适度开发河流的经济价值,利润将以村企合作的方式分配。此外,运营方还会承担起部分河段后期的管护费用。

  家门口的水清了,村民是最直接的受惠者。在跟小孩唠叨“离水远点”20多年之后,2021年,朱建英当上了村级河长,负责巡视鸭洞河。如今她几乎每天都会抽时间巡河。打开巡河的APP,边走边留意是否有生活垃圾、有污水排出。遇到简单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及时在APP里上报,等专人处理。“自己家门口的河,肯定希望它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朱建英说。

  一条河串联起了政府、企业和村民

  曾经一到暴雨天就泛滥成灾的鸭洞河如今是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亲水驳岸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据生态设计小镇统计,2020年“五一”期间,适逢鸭洞河一期生态治理完工不久,整个假日的人流量达到了50万人次。那个假期,朱建英自家建的两层民宿提前一个月就被订满了。“我的民宿2015年开始营业,明显感受到民宿的生意越来越好,每逢节假日早早就被订满了。”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随着鸭洞河及周边环境的提升,省工业设计研究院、高校团队、设计师村、高端酒店纷纷落户生态设计小镇。塘尾村集体年收入由30万元提高到90万元。目前,已有84家与生态设计相关的企业入驻小镇,小镇建成全国首个生态设计产业集群,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年税收达到2.5亿元,

  一条鸭洞河,串联起了政府、企业和村民,过去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建设者和管护者。“鸭洞河的治理是我们五位一体、河涌治理政、企、村合作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一个生动案例。”戴新隆说。

  2020年,广州从化成功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名单。从化将推广鸭洞河的治理经验,因地制宜,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特色小镇为节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水域岸线并治,综合治理全区8个镇街、总长107公里的21条河流,一体推进“一轴、六域、二廊、八节点”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从化样板”。

  改革者说

  水惠民生,共建共治才能共享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从化探索出一套政、企、村合作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从化区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戴新隆表示:“原来治理河道就是从化区水务局和村三级的河长,如今增加了企业河长、村民河长和网格员,加入了企业和村民的力量。所有的河道建设都是一时的,但河道管护是永久的。如何永久性管护河道向来是治水最大的难题,我们通过这样的机制激发企业、村民的内生动力,企业沿河发展生态产业,村民主动保护河流,合力解决河道后期管护的难题,降低了管护成本。”

  水惠民生,共建共治才可以共享。戴新隆表示,从化通过河道治理实行水域、岸线并治,连片建设,使水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系统提升,以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从化将水文化嵌入特色小镇战略,把“蜻蜓点水”式的观光变为“沉浸式”游憩。产业因水而兴、小镇因水而美、民众因水而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接下来,从化将继续探索治水经验,计划融入智慧水利,辅助科学决策,在实行“APP+河长制”的智慧河道管护模式上,融入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线监测鸭洞河等示范廊道,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全区的河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水利系统科学决策水平;此外,从化通过水串珠成链,再连成片,把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人居环境整治、万里碧道等统筹起来,推动实现治水、治岸、治城相统一,达到全区域的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李佳萦)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