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由于生态的破坏、土壤的沙化,导致狮泉河镇风沙肆虐,生存环境恶化。为防止沙化进一步扩大,西藏阿里地委、行署于1994年正式启动了狮泉河镇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在全地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阿里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以来,阿里地委、行署始终坚持把狮泉河镇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累计投资1.5亿元,坚持工程项目造林与义务植树相结合,完成造林22754亩,植树450万株,种草6100亩,形成了以班公柳、红柳等本地树种为主,江孜沙棘、沙柳等引进树种为辅的7类树种。与此同时,阿里地区财政每年落实7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狮泉河镇造林管护,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了狮泉河镇树木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达到80%以上,破除了阿里“种不了树、种不活树”的传统观念,让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增加收入,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增收致富的“双赢”之路。
经过近25年不懈的努力,如今的狮泉河镇基本上消除了20多年前“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终年不下雨,干旱鬼见愁”的恶劣气候,风沙现象得到了遏制,无霜期从1994年的83天延长到2017年的170天,降水量从1994年的年均76.5毫米增加到2017年的140毫米,全地区沙化扩展趋势逆转,有效美化了环境,改善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区党委的高度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