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环保

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仍面临一些难题

日期:2021-08-12  来源:工人日报

  此前一路向北的亚洲象群终于安全“回家”了!近两个月来,这群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随着媒体的报道跟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践也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防止任何人象冲突,云南成立了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这是史无前例的机构,目标是人象平安。”亚洲象前线工作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杨应勇说。

  持续实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

  象群北移造成的损失赔偿是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承保公司受理亚洲象肇事损失申报案件1501件,评估定损512.52万元。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理赔939件,兑付保险金216.48万元,相关赔付工作正有序推进。

  近年来,随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云南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为缓解亚洲象等野生动物保护与其肇事的矛盾,云南省级财政和林草部门2010年在全国率先运用市场机制,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由政府全额出资投保,在发生野生动物损害案件后,依法补偿群众因野生动物肇事受到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级财政累计筹集资金2.4亿元,支持全省16个州市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工作,全省各级累计投入保费3.52亿元,核定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案件13万余件,兑现保险金2.97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调动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一些难题仍待解

  象群虽然“回家”了,但是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些难题仍待解。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科学家孙全辉表示,过去几十年里,由于保护区的设立、保护力度的增加,云南的亚洲象种群从100多头增长到目前的300多头,但是保护地的面积并没有明显扩展。

  “目前,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区的分布是支离破碎的,60%至70%的亚洲象分布在保护区之外。在保护区之外生活的大象,会靠吃附近村庄的粮食生活,繁殖也更快,越发加剧其周边的农业损失。此时,改造保护区之外的栖息地就变得格外重要。”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张立说。

  据悉,在做好此次象群助迁的前提下,国家林草局和云南省政府也构建了局省共建协作机制,将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

  云南一些地方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2017年,普洱市首次探索“大象食堂”的模式,在远离村民生产生活区域,种植亚洲象喜欢吃的玉米、芭蕉、红薯等作物,吸引大象在人工划定的区域内采食,有效减少亚洲象到附近地区农田采食农作物。

  保护的不仅仅是大象

  张立是倡议建设亚洲象国家公园的专家之一。他表示,建设国家公园,保护的不仅仅是大象,而是整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野生动物进行长距离迁移取决于景观和环境条件的连通性,亚洲象也不例外。”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建议,可以在亚洲象传统活动区域开展栖息地建设。应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消除在保护区内实施林木疏伐、计划烧除等修复改造措施的法律障碍,从而增加保护区内野象食物供给。同时,积极推进以亚洲象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通过生态补偿等措施,增加野生动物的生态迁移廊道。

  据介绍,自2006年起,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老挝北部三省农林部门合作,形成总长约220公里、面积近133平方公里的5个联合保护区域,开展跨境保护、科研、监测等工作。2012年,中老双方签订联合保护区域协议,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全部贯通。

(责任编辑:李佳萦)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