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公益

数字赋能,让残疾人畅享智慧城市服务

日期:2021-08-13  来源:文汇报

  ■记者 何易

  建立残疾人数据资源平台、城市紧急呼叫实现文字报警、逐步配置公共交通无障碍车辆……《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日前在市政府网站正式公布,提出了14项主要指标和10个方面主要任务,其中,上海将充分运用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果、全面赋能残疾人公共服务等格外引人关注。《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达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相匹配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整合、分析以及智能化响应等方式,建立残疾人数据资源平台,强化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及数据共享交换,对实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精准分析残疾人需求,全面助力残疾人迈入数字服务时代。

  比如,将依托“随申办”,实现助残政务服务“助残云”、健康管理“健康云”、信息交流“云翻译”、无障碍数字地图“助我行”、志愿服务对接“云助残”等一平台多应用;拓展就业推荐、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法律咨询等线上助残服务领域;加强对残疾人基本生活、康复服务、教育就业等全领域信息应用等。

  为方便残疾人使用“随申办”等应用软件,帮助更多人接受便捷的社会服务,上海还将开展残疾人智能应用培训。

  如何保障听力、言语残疾人报警和急救需要?《规划》提出,110接处警、119火警、120医疗急救等紧急呼叫系统实现文字信息报警,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文字信息报送、交流等功能。

  城市有爱,生活无碍。“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无障碍设施维护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城市网格化管理,要求公交运营车辆配备语音和字幕报站系统并保持正常使用,逐步配置公交无障碍车辆。公共停车场将出台对于残疾人专用车辆限时减免停车费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停车场免收或减收残疾人专用车辆停车费用。

  上海将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保障残疾人就业,比如,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的专业指导,搭建残疾人灵活就业载体,鼓励残疾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居家就业;做大做强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多措并举帮扶残疾人实现劳动增收。《规划》提出,到2025年,市级扶残涉农示范基地达到20个,培育20名残疾人创业领军人才。

  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规划》提出,将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重残无业生活补助为基础,医疗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十四五”时期,确保各类社会救助保障待遇残疾人应保尽保,确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100%覆盖,新增2000张重残养护床位,努力实现对18周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重残无业人员,特别是重度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应养尽养”。


(责任编辑:周莹莹)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