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体育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对话中国赛艇四朵“金花”

日期:2021-08-28  来源:新华网

  金牌是对坚持最好的诠释——13天后的东京海之森水上竞技场,崔晓桐、吕扬、张灵、陈云霞四朵“金花”荣耀绽放。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题:“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对话中国赛艇四朵“金花”

  “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7月15日,东京奥运会出征前,25岁的陈云霞在朋友圈写下这句勉励自己的话。

  金牌是对坚持最好的诠释——13天后的东京海之森水上竞技场,崔晓桐、吕扬、张灵、陈云霞四朵“金花”荣耀绽放,以新的世界最好成绩加冕女子四人双桨金牌,帮助中国赛艇时隔13年重返奥运之巅。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四位姑娘回首过往,感慨万千。这枚金牌的背后,是她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中国赛艇人的涅槃重生。

  吕扬:“用奥运金牌为自己正名”

  27岁的吕扬是四人组合中年龄最大的,因此收获了“小姐姐”的称号。她说,这种称谓很亲切,也意味着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受运动员出身的父亲影响,吕扬自幼对体育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家里有很多爸爸的奖牌,小时候都成了我的玩具,从那时起,我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运动员,为国效力。”她说。

  2008年,因身高猛长,已习练三年射箭的吕扬在教练劝导下改练赛艇,并顺利进入河南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接受专业训练。“教练说我身高臂长,练赛艇更有优势,冥冥之中注定了我与赛艇的缘分。”吕扬说。

  与射箭有别,赛艇需要充沛体能作为基础。除了每天10公里跑步外,与船桨磨合的水上训练更为艰苦。“背部被桨臂划破,就及时包扎止血,手心磨出水泡,就用针挑破,第二天照常训练。”吕扬说,虽然很累很痛,但她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既然来了,就没给自己留后路。

  坚强的意志和出众的天赋让吕扬迅速成长,从初出茅庐到拿下第一个全国冠军、入选国家队,她仅用了四年。

  2016年,吕扬初踏奥运赛场,在女子双人双桨比赛中获得第11名。这对于赛艇之路一直顺风顺水的吕扬是个不小打击。“当时心里非常难受,思想和技术上遇到问题处理得并不好。”吕扬说。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对金牌的渴望越发强烈。

  东京周期,吕扬针对自身短板进行恶补,从增强体能到提升起航速度,她更加刻苦地打磨,还通过滑雪、拳击等训练方式提升技术性和协调性。

  五年的磨砺,让吕扬的心态更加成熟。“从2019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赢,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很大信心,就是要在奥运赛场上绽放自己。”她说。

  崔晓桐:“想要不可替代 就必须与众不同”

  26岁的崔晓桐在队中有个外号“崔大金”。“因为叫晓桐,与‘小铜’谐音,所以大家改叫我大金。”在她看来,这是团队对自己的美好期许。

  崔晓桐来自辽宁丹东东港一个农村,因身材高大,她14岁时被丹东海校选中,开启赛艇训练。由于自幼吃苦耐劳,崔晓桐总是队里完成日常训练质量最高的队员,两年后,她脱颖而出,进入辽宁省航海运动学校赛艇队。

  从那时起,崔晓桐的训练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此后,她开始在国内大赛上崭露头角,并于2013年跻身国家队。

  “那时我一直划单桨,成绩并不理想。”崔晓桐说。2017年国家赛艇队进行分组调整,单桨出身的崔晓桐被“意外”分到双桨组,这是令她至今都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改双桨意味着技术动作改变巨大,双桨要求运动员左右手各控制一支桨,完成转桨、拉桨动作,操控难度更高。“这一过程挺难的,但我不想给团队拖后腿,必须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崔晓桐说。

  然而,改双桨后的首个世界大赛——2018年世锦赛让崔晓桐陷入人生低谷,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组合获得第四。这让赛前踌躇满志的崔晓桐十分自责。“如果我能再划得好一点,队伍的成绩就会好一点。”

  “梦想需要一步步坚定地前行!”从那以后,崔晓桐对自己更加严厉,每天都会反省、总结、充实自己,将个人优势充实到团队当中,最终在东京迎来人生巅峰。

  “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所有受过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崔晓桐说。她希冀未来能继续突破自己,为中国赛艇腾飞贡献力量。

  张灵:“努力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

  “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24岁的张灵常以这句话激励自己。

  作为冠军艇中年纪最小的成员,姐姐们习惯称她“灵宝”和“胖灵”。“其实我就是脸稍微显胖一点,体重并不大。”张灵说。

  虽然年纪小,但张灵却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履历。因身体条件出众,她12岁时被上海赛艇教练选中,从老家河南周口进入上海市青浦区少体校赛艇队。“刚开始没多想,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灵说,赛艇给她的第一印象是既新鲜又有趣。

  从慢跑、拉伸、仰卧起坐等基础入手,到展开水上训练,张灵入队不到半年便迅速适应了赛艇节奏。“当时测试成绩和师姐差不多,教练对我很满意,我也越来越有劲,越来越有信心。”

  天赋和勤奋让张灵在2015年顺利入选上海赛艇队,开始在国内赛场施展才华。在当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18岁的她接连斩获女子单人双桨和四人双桨金牌,并由此进入国家队。

  一年后,满怀期待的张灵站上了里约奥运会赛场,拿到女子四人双桨第六名。“那时感觉很紧张,技术水平和国外选手还有差距,挺遗憾的。”她说,正是这种遗憾让她坚定了向更高目标“艇进”的决心。

  “努力,再努力一点!”为了弥补体能短板,张灵经常在休息时间给自己加量,在细节中打磨技术。她的努力终于在东京获得回报。

  “拿到金牌,所有的苦都不叫苦,其实都是一种财富。”张灵说。

  陈云霞:“这一秒不放弃 下一秒就有希望”

  陈云霞在队中的绰号是“阿霞”:除了亲切之外,还源于她有抒发“文人墨客”般情感的习惯。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塑造自己过程很疼,但请相信你将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在陈云霞的微信朋友圈,随处可见上述励志金句。

  12岁开始练跳远,14岁以体育特长生从内蒙古进入上海市七宝中学求学,16岁入选上海赛艇队。少小离家的孤独让她在成长过程中多了一份内敛和沉着。

  陈云霞回忆说,刚到上海时有些不适应,时常会想家。“但是回去就意味着放弃,一定要拿出好的成绩,不辜负家里人的期望。”

  就这样,懵懂的陈云霞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赛艇训练中,多年的田径基础也为她奠定了体能与耐力优势,加上不服输、有冲劲的性格,再大的训练量,她都会咬牙坚持。由此开启了飞舟逐浪的新篇章。

  从全运会女子单人双桨银牌,到亚运会女子单人双桨金牌,从世锦赛冠军到奥运会冠军,回首来路,陈云霞坦言虽然艰辛,但很满足。“赛艇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感谢一路帮助我的所有人,我很幸运。”

  “王牌之师”:凝聚力量 重新出发

  从2019年配艇至今,吕扬、崔晓桐、张灵、陈云霞在所参加的大赛中保持不败,其背后是团队亲密无间的凝聚力的体现。

  谈起这条艇的配艇,中国赛艇队女子双桨组主教练张秀云说:“四个姑娘特别优秀,都是国际顶尖水平,在训练配艇过程中,她们四个人配在一起在我眼中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艇速是最快的,所以,东京奥运会这个项目的任务就落在她们四个人身上了。”

  “她们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体现了她们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四号位需要把握节奏、领桨,崔晓桐比较稳。三号位需要有号召力,吕扬脚下支撑是非常好的。二号位张灵是动力型桨手,比较有力量,她可以推着三号位走。一号位属于轻巧型的,陈云霞刚好适合。于是,她们就组成了一条艇。”张秀云说。

  吕扬透露,从2019年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张秀云都会在赛后为队伍注入一针“镇定剂”。“教练说,你们拿了第一有利有弊,能夺冠证明你们有实力,但是如果思想上松懈,这个第一马上就会消失,金牌是永远保不住的,只有不断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吕扬说。

  从那时起,队伍就养成了勤总结、多反思的传统。东京奥运会归来后,团队会在隔离期间对比赛每个阶段的录像进行分析、复盘,寻找提升队伍整体实力的突破口。

  在四朵“金花”眼中,张秀云既是带有“偶像光环”的导师,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张灵说,训练中,教练会认真观察每名队员的竞技状态,提出改进意见;生活中,她会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女儿,聊家常,偶尔也会撒个娇。“每个人的生日她都记得很清楚,蛋糕和礼物都有。”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姑娘们倍感温暖。

  如今,结束了东京奥运会征程,已开启训练的四朵“金花”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全运会冠军。“东京奥运会已成过去,我们还是要全力备战,冲击全运会冠军。”

  新的奥运周期,同样已经开启。(新华社记者周万鹏  公兵  赵焱)

(责任编辑:陈天睿)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