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盐城大丰麋鹿园《湿地上那一声声永不寂寞的天籁情歌》
我与大丰的情结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如果说这接下来的每一篇文章都还能略表我的感激之情我就非常满足了。我愿意把自己晚年一切梦想和绵薄之力全部献给这块有故事的土地,这块土地不仅有故事,更多地还有人文情怀和传世华章。只要你能够静下心来,深思、熟虑、研究大丰的前世今生,你一定会发现,这部散发着岁月沉香的线装书,每一页均写满了希望的曙光和文明的底蕴。历史靠人类自己去创造,文明的诞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
神兽归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丰麋鹿园,其实建园历史很短。这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盐裸地组合而成,属于典型的滩涂型湿地,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且作为一个永久性的保护地。保护区内生物种类极其丰富,仅目前所知道的兽类27种、两栖爬行动物21种、鸟类315种、植物499种、昆虫599种,难怪它会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在众多的物种中,与麋鹿相伴相随的就是白鹭,它以采食麋鹿体外寄生虫——长角血蜱为己任,因此被称为是麋鹿的白衣天使。我听陪同的研究所所长解生彬先生告诉我,这里的麋鹿按照饲养方法和活动范围分为三种类型:完全人工豢养、半野生和完全野生放养。麋鹿是一种非常挑剔的动物,在保护区可食植物有200多种,喜欢植物有80多种,尤喜狼尾巴草、芦苇、白茅类植物。这里目前是盐城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4万亩,其中核心区2.5万亩。2019年7月,保护区又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遗产区域名单。你来到这里,一定会发现一组麋鹿的群雕,此群雕形象记录了1987年一个春意盎然、百鸟争鸣、晴空万里的日子,39头回归的麋鹿,在“水足食饱”后,欢快地越过土坡,俯冲下来。这是根据当时所拍摄39头回归麋鹿照片留下的珍贵瞬间,等比例制作而成,它既真实再现了39头麋鹿当时的生活场景,又寓意着麋鹿保护事业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如同奔腾欢跃的麋鹿,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最有意思的是那头为首的家伙,它体型高大、角枝粗壮、气宇轩昂,它就是回归后的第一头鹿王。39头麋鹿都有着激动人心的故事,都有着史诗般的生命历程。
中华麋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一直被神话成与麒麟齐名的祥瑞之兽。在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已经被先民们所认识。商周以降,无论是在皇家盛大的狩猎仪式中的猎鹿,亦或是选择在雄麋鹿冬季脱角时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亦或是修筑宫苑豢养麋鹿为乐,麋鹿一直被历代帝王视为无上皇权的象征,被文人墨客视为精神寄托,更被平民百姓赋予吉祥如意、驱邪避恶的象征意义。如此有着独特灵性的神兽,却在时光的流转中遭遇了几近毁灭性的打击。十八世纪初叶,地球上最后一头野生麋鹿永久地消失在江苏省泰州市桥头镇的荒野中。人工豢养在北平南郊南海子皇家猎苑的二三百头麋鹿,也随着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的大炮、洋枪的轰鸣,在洋人枪刺和皮鞭的抽打下,装入厚重的木箱,还得有数名头上拖着小辫儿的中国壮工吃力地抬上洋船,运往远方。而生它养它的土地上,再也找不到任何麋鹿的影子了。
据历史传说,当年姜子牙在参加武王伐纣的战役中,他一同征战的坐骑就是一头体型硕大的公麋鹿,也就是“四不像”。后来这头被称为“四不像”的坐骑由昆仑山元始天尊赐予姜子牙,其威风凛凛,四海游历,所到之处人兽争相退避,姜子牙一战而定天下,最终成为封神台上的封神之首。纵观麋鹿生死兴衰的历史画卷,它最真实地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昨天。
初春的湿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6年底英国政府赠送了两对麋鹿给中国开始,一直到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选送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这些历经磨难的精灵们才终于再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安然无恙地栖息在东黄海这块乐园般的海滨湿地,蓬勃生长、自由自在!现如今,它们在自家的土地上已经自由繁衍成一个极大的种群。从当年回归的39头,发展到现如今的6119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达到2658头,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基因库最丰富的野外麋鹿种群。据解所长介绍,目前保护区每年都会放养一批麋鹿回归大自然,让它们完全自由奔跑在茫茫的大自然中。通过麋鹿野放活动,可以改善和增加现有野外麋鹿基因活力,更好地保护这一物种。鹿园从成立以来,多次举办麋鹿野放试验,结束了全球百年以来无完全野生麋鹿群的历史。保护区通过采取放归麋鹿佩戴GPS项圈的方式,实时监测该种群在野外活动轨迹等信息,从而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我们这一次在保护区的外围,就亲眼看到多群散放在野外的种群,目前这些如天女散花般的野生种群已经遍及整个黄海湿地。我在东台条子泥湿地也看到有百余头野放麋鹿栖息在海滨湿地觅食,它们与百万候鸟构成一道靓丽的生态平衡风景线。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翻开全球物种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早在300万年前的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平原沼泽湿地就已经出现了麋鹿的足迹,这一古老的物种在中华大地生息的时间与中华民族的先祖同步。上古时期开始,麋鹿就是古人狩猎食用的对象和祭祀天地的祭品。安阳殷墟遗址、河姆渡遗址等众多古人类遗址中,都曾经发现过麋鹿的角及残骸。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陆地上麋鹿的数量发展到鼎盛阶段,几近上亿头,甚至“麋沸蚁动”。也正是这一时期产生了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骑着麋鹿的传说,周朝皇帝的宫苑中开始出现麋鹿的身影,《诗经》《山海经》《春秋》等古书中关于麋鹿的文字记载也越来越多。麋鹿开始被帝王和百姓视为祥瑞之兆,他们把䴢鹿的身影镌刻在瓦当、屏风、扇面、竹筒等一系列日用物品当中,祈望麋鹿和麒麟等神兽一般,带给人们福禄安康,以助驱邪避恶。
随着自然环境和气候的不断变化,麇鹿的生活领域持续东迁直至来到海岸线绵长、气候温润、植被茂盛的南黄海海滨湿地,这里良好的生存环境给麋鹿提供了大量繁殖和生存的优良条件。大丰地区当年曾经出土的麋鹿化石,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汉代以降,当人类的视线终于从几千年王朝的更迭中转到大地无言的自然界时,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本“食兮庭中”的麋鹿早已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天地之间,茫茫原野山林,再难寻觅到麋鹿那灵动的身姿,空留无限想象。此时的麋鹿经历了漫长的躲避,正与世无争地生活在南黄海地区湿润辽阔的海边,享受着或许是最后的一丝安宁。
元朝建立以后,善于骑射的皇族把凡能够找到的野生麋鹿从黄海之滨的滩涂捕运到元大都,供皇子孙骑马射箭,野生麋鹿逐渐走向灭绝。明末清初之际,住在黄河边的一位老人在海滩上散步惊奇地发现了一头奇怪的动物,它头上长角,浑身皮毛呈灰褐色,脸长似马,还不时地发出奇怪的哞叫声,却转瞬不见了踪影。那是中国发现的最后一头野生麋鹿。此时,中国大地上人工饲养的麋鹿也只剩下二三百头了,它们全部被放养在北平南海子皇家猎苑之内。
多彩滩涂
1865年秋季的一个早上,法国动物学家阿芒·大卫一脸风尘地来到南海子皇家猎苑,欲进猎苑一探,竟被猎苑守卫拦下,无奈之下他只得隔墙窥视,只见一群动物分类学上从未记录过的陌生鹿科动物出现在眼前,这让大卫激动万分。第二年初,大卫设法买通了一名守苑卫兵,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以20两纹银为代价,终于换得了一张鹿皮和两副头骨。鹿皮和头骨随即被送往法兰西,经法国博物学家爱德华兹鉴定为一个新的物种,并定名为“大卫鹿”,消息一出轰动全球。随后的30年内,欧洲各国通过明索暗取等各种手段,从北平南海子皇家猎苑攫走了几十头麋鹿,并让它们相继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动物园里。1894年北平永定河洪水泛滥,一下冲垮了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来,却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一直到八国联军入侵北平,最终被一扫而空。从此,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珍稀物种在中华大地彻底灭绝,开始了它们漫长的海外漂泊。那年头这些动物被抢走,运输是非常落后的海运,就算侥幸活下来,艰辛的旅程已经把它们原本健康的体魄彻底摧毁了,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水土不服,数量急剧缩减,最终仅余下奄奄一息极少的几头,危在旦夕。
所幸的是此时,一位英国人的出现,才改变了麋鹿悲惨的结局。时值1898年,这位名叫贝福特的英国王室公爵,眼看这一新发现的物种陷入如此困境,顿生恻隐之心,他花了重金将散存在欧洲各国动物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一座乌邦寺园内。这座庄园水草丰盛,林木葱郁,是英格兰地区七座对外开放的著名古典园林之一。此后的数十年中,乌邦寺庄园繁殖出了近百头麋鹿,形成了稍具规模的乌邦寺麋鹿种群。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麋鹿均为这18头的后裔。“二战”期间,幽居的乌邦寺庄园也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子承父业的小贝福特公爵担心这些麋鹿再次陷入绝境,于是他明智地采取了疏散措施,将一部分麋鹿遗散到北欧和西欧,以帮助它们躲避战火。如此,苦难的麋鹿陆续辗转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境,更换着一代又一代主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唤醒,此时的中国,已经慢慢地抬起高贵的头颅,生机勃勃的大国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麋鹿归国的希望也在多方努力下有了明显成效。当时遍布世界各地的麋鹿总数已经达到1300多头,当年接纳最后18头麋鹿的英国,早前便在1956年和1972年,分两次将8头麋鹿赠送给中国。1956年回归的两对当时放养在北京动物园,却由于遇到了繁殖难题而基本夭折。1972年回归的两对则生长良好,并相继产鹿,发展到1982年,麋鹿在中国总数已经发展到12头。1984年,经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英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22头麋鹿从英国运抵北京,回到了它们最后消失地——南海子原皇家猎苑。1987年,39头精挑细选的麋鹿从英国伦敦搭乘飞机返回故乡,被集中整体运送到它们祖先曾经繁衍生息的地方——中国南黄海湿地,今天的盐城市大丰区。至此,历经劫难的珍稀动物——麋鹿,终于结束了它们在海外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的崭新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北至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东到大丰的中华麋鹿园,西达湖北石首麋鹿保护区,这个曾经在中国消失达百年之久的祥瑞珍稀之兽再次复活,并以蓬勃的生命力在华夏大地的黄海滩涂上续写着新时代的恋歌。
林中的母与子
解所长还介绍了1999年3月,经过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发现,1998年秋季恢复麋鹿野生种群出生了一头小母麋鹿,他们高兴地给它起名叫“盼盼”。现在这一批全世界唯一的野生麋鹿种群在中国南黄海湿地上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繁衍周期,中断了百余年的野生麋鹿群生命链接终于得到了完善,大丰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保护区。截至当下,麋鹿经历起源、鼎盛、隐匿、豢养、出国、消失、回归、繁衍,“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数百万年的经过就仿佛一个大的轮回。麋鹿生于华夏最终也将繁盛于东方。
盐城,作为中国的湿地之都,一点儿也不为过,这里滩涂密布,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如诗如画。难怪北京时间2019年7月5日15时30分,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显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为数以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勺嘴鹬、丹顶鹤等珍稀濒危候鸟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而盐城黄海湿地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就位于中华麋鹿园景区内,展馆内通过对湿地的形成、物种保护、生态研究等多视角全方位的介绍,让人们进一步认识这一自然之源同时,更加珍惜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何等的重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让麋鹿这一命运多舛、清高孤傲、坚贞不屈的珍稀动物家族,在它们自己先祖诞生、成长过的古老滩涂上越来越兴旺。
迎接曙光
我这次去麋鹿园是区文联的素萍老师和另一位写散文的中学老师三人同行。因为是冬季,麋鹿们都换上了更加长而厚的灰色体毛。野外的它们成群结伴地寻觅着食物,围在保护区内的主要是靠人工饲养,为了让麋鹿有充足的食物过冬,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定时向麋鹿群投喂大白菜和玉米粉。这些宠物般的大家伙也不怕人,我们从车上拿来嫩黄的胡萝卜,它们抢着吃,非常可爱。面对冬日漫长萧索的寒冷,真的不知道它们如何度过。回归大自然应该就是它们最好的选择。这体型、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傻样儿真的人见人爱。听说它们个个都是游泳健将,再汹涌澎湃的水面都难不住它们,还常在漫游渡河中进行激烈的搏斗。湿地是它们最美好的家园,最希望未来的保护区成为一个科研和监管的基地,让众多的麋鹿最终一起回归大自然,这才是保护它们的最终目的。
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体验,总在你置身的环境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时你会察觉,有时你会疏忽。但潜意识里,你会不知不觉筛留住沉淀的那点东西,往往就是这点沉淀的物质,有一天,蓦然地会让你尝到你久寻不见的惊喜。按道理我在麋鹿园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为何会产生这种感觉呢?去年准备到大丰区考察,但因特殊原因临时有事最终没有成行,好在区旅游局局长陶耸先生赶来我下榻的酒店看望我,并带来六册介绍大丰区的小册子。正是这六册小书,让我对大丰的文化、历史、建筑等一切,有了必须研究下去的初步想法。这次大丰行更要感谢戴勇先生的精心策划,在区文联同道们的陪同下,让我对大丰有了更多的感受,接下来我将分成六个专题慢慢解读脚下这块大地。
(文/丹青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