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教育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从专业自信走向文化自信

日期:2022-01-26  来源:人民之窗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从专业自信走向文化自信 

——访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ž书法学院王小冬博士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要求,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教育部组织有关企业和高校持续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在2021年首次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产学合作供需对接深化了产教融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链接,全力提升和保障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工作,打造了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有效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和创新活力。

  借产教融合的东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在探讨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方面也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不断提升室内设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价值与意义。2021年7月11日,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正式成立“设计教育委员会”。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设计教育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教授的带领下,设计教育委员会着手筹办“首届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

  2022年1月15日—16日,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第一届年会暨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主办,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举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张丽与来自全国171所高校的358位委员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共聚一堂,近万人次通过网络平台观看了年会直播。会议由设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崔冬晖主持。

image.jpeg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第一届年会线下会场

image.jpeg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 张丽

image.jpe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设计教育委员会主任 杨冬江

  杨冬江教授在年会上发表题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探索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新维度》的主旨演讲。他从角色、特色、本色三个维度出发讨论信息化时代室内设计行业及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65年的发展历史和课程体系建设为例阐述了室内设计专业的“角色”,指出室内设计专业一直在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专业建设的道路。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室内设计专业在进入新世纪后迎来了井喷式的拓展,这种拓展不仅仅呈现在行业体量上,也呈现在专业内容、专业属性的拓展上,今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室内、室外、景观等方面,在专业探索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它应该承载更多的内容。在专业拓展融合的大趋势下,室内设计专业应该去发现、保持、发挥自己的特色。杨冬江教授基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数据,指出室内设计专业整体来看蓬勃发展,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学历构成整体呈现出良好趋势。与此同时,学科目录调整、学科评估的变化都呈现出国家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我国庞大的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之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结构来支撑?如何来培养这些人才?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王小冬博士主持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高校专业实验室室内装修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702068061.合作企业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则是从一个细分领域对杨冬江教授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理念与设计实践观念进行了部分回应与落地实践。

image.jpeg


image.jpeg  王小冬副教授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部分成果

  从王小冬副教授的学术简历不难看出,广采博取,师承多家,在理论的广度、深度融合基础上长期从事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教学实践,并且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完成了大量设计与施工项目。王小冬的初始专业为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对其所主持项目“高校专业实验室室内装修设计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论文《预算控制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设计程序与方法建构》为课题阶段成果。王小冬副教授认为,在预算控制背景下,实验室建设目标将由基础、合理层面向实用、品牌层次提升。从国内高校实验室发展现状,实验室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出发,提出适用于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设计程序并建构“ACTION”六步循环推进法模型用于指导设计实践研究,以期能够将高校实验室建设成为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实验场所空间。这与杨冬江教授分享的对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的未来,需要从加深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的研究深度;发挥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建立一套行业公认的、高水平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专业教材三个主旨观点有着诸多相通之处。

  杨冬江教授对当前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行业发展的现状亦提出了见解。他认为室内设计行业从业门槛的高低并不像外界传言那样低,而是我们室内设计教育的理想信念与行业的具体需求出现了分歧,导致了室内设计教育事业与设计市场出现了分离。

image.jpeg

  四川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秉持“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理念,把审美教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设有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人才培养方向。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范大学设计专业KAQ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将美育理念贯穿整个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既重视就业率,又不仅仅重视当年的一次性就业率,而是更重视毕业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前景和在行业中的定位与地位,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具体贡献。在此次“首届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中,能够取得金银铜奖牌数并列全国师范大学第一的好成绩,既离不开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与熬更守夜,又离不开产教融合与服务地方的培养路径实践探索,更离不开学校上下教育观、人才观的与时俱进和科学转变。

  正如杨冬江教授所言,创新型国家的转型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资源的驱动,教育要与国家发展的目标需求同步,要为中国文化传承创新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学习(室内设计)、工作和成长于2001年以后的王小冬老师看来,室内设计是他们这一代学人的根与本,只有守正才能创新,只有对专业足够自信,才能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已经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并写入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等中央文件,标志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促进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文/李开来  李昌奎)

  注:部分图文来自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公众号和四川师范大学官网。


(责任编辑:杨惠珺)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
标签: 教育